据统计,板升乡2016年种植白玉薯仅300多亩,2019年扩大到1785亩,收成从原来的15万公斤增加到120多万公斤。截至2019年,该乡通过种植白玉薯实现脱贫183户1065人。
板升乡地处大化七百弄片区,平均每平方公里达18.5座山峰,自然条件恶劣,产业发展难于上青天,被莅临考察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称:“除沙漠之外,最不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2016年几经考察之后,大化决定发展这种只需放点农家肥就易就在山地上生长良好的白玉薯。几年来,白玉薯产量不断翻番,市场仍供不应求,成为扶贫“利器”。“这是我们扶贫产业培育的一个成功案例。”在走访中,县委书记杨龙文自豪地说。
提起白玉薯,蒲亨壮激动而兴奋地说:“感谢党中央,感谢习总书记对贫困群众的关心关怀,给我们创造这么好的发展条件。”2019年,蒲亨壮一家种植5.7亩多白玉薯,由于建设白玉薯加工厂而疏于管理,收成仅4000多斤。但加工出的400多斤白玉薯粉丝,收入达8000余元,同时获得政府奖补4560元。同屯的杨天伦种植6.2亩,卖出鲜薯5000多斤,同样收入达8000余元,并获得政府奖补4960元。此外,杨天伦用红薯藤及个小的白红薯养殖肉猪6头,去年已杀两头供家里食用,已卖出的两头收益7000余元,年底还获得政府奖补3000元。目前,下山屯种植白玉薯的蒲亨壮、杨天伦等8户贫困户全部实现了脱贫摘帽目标。
“这样发展下去,不光脱贫,老百姓要发财起来啦。”蒲亨壮的父亲蒲员政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说,过去一直都种红薯,但只是适当种种,除补以食用外,大多用来喂猪。因交通不便,而且严重缺水,养猪一年也只是一、两头。一下雪或下霜,收到家里的红薯就渐渐冻烂。近几年,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逆转。村里作了产业结构调整,所有的山地,不再种植玉米,全部种上了白玉薯,白玉薯产业壮大发展起来了。
据了解,对于没有种苗的贫困户,大化通过统一培育,免费供应。2019年板升乡免费供应白玉薯种苗达11万斤。既保证白玉薯的纯度,又利于推动产业发展。该县还成功将生产环境优越的品质优良的白玉薯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农产品,并将白玉薯开发为多个长寿特色美食,使其走俏市场,身价倍增,给产业发展带来了内生动力。
蒲员政作了比较,一斤鲜薯能卖出1.2元,运到山外甚至卖到几块钱,但玉米的价格却保持在1至1.2元之间。而且种植可收获300斤干玉米的山地,种植白玉薯可收获1400斤左右。这样,家家户户都积极种起来了。
“过去的一年,全村通过电商等渠道外卖鲜薯约20多万斤。”村副主任杨天福说。
针对白玉薯鲜薯市场走俏,产业迎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山里不少农户家里只有留守老人,存在无法外销而出现白玉薯冻烂的损失现象,因此,2019年,在广东务工的蒲亨壮返乡投资建设白玉薯粉丝加工厂,并成立大化板升乡助农高山白玉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县里配套建设了一个容积300立方米的水柜,并进行电网升级改造,保障工厂顺利投产。这是该县继2018年在弄郎村投资建设一个白玉薯粉丝加工厂之后扶持建设的一个同类工厂,进一步延伸白玉薯产业链,拓宽白玉薯销售渠道,推动白玉薯产业发展。
2019年8月至今,合作社上门收购白玉薯近40多万斤,保障种植白玉薯的乡亲户户有收入。生产的4万多斤白玉薯粉丝,因为优质、美味,成为最走俏的大化生态食材之一,南宁、防城港等几家公司便购买了3万多斤,销售总额达80多万元。
大化白玉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