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市特产-醴陵炒粉
醴陵炒粉是一道美味可口的传统小吃,属于湘菜系醴陵菜。作为醴陵最负盛名的菜品,极似电影《食神》中的蛋炒饭,食材简单,做法也不复杂,但味道全系于掌勺人对火候的精准把握,是油与火的艺术。醴陵炒粉既是醴陵厨艺人高超的烹饪技术的代表,也是醴陵人巧手办事、化平淡为神奇的精明特质的体现。醴陵炒粉是街边早餐和夜宵的绝对主角,醴陵炒粉的独特味道更是醴陵游子无法在他乡尝到的家乡的味道,足令他们魂牵梦绕。
关于醴陵
醴陵市位于湖南东部,罗霄山脉北段西沿,湘江支流渌水流域,紧邻长沙、株洲、湘潭“金三角”经济区,享有“瓷城”和“花炮之乡”的美名。醴陵山俊水曲,风物宜人,年平均气温17.6℃,雨水充沛,光热充足,无霜期达288天。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纪念地先农坛、东富寺、日本佛教的主要流派佛教禅宗曹洞宗的发源地云岩寺及醴泉映月、财源塔影、状元芳洲、红拂古墓、渌江书院等多处名胜古迹,点缀河山。这片英雄的土地,曾走出了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李立三、抗日名将左权及耿飚、宋时轮、蔡升熙、程潜、陈明仁等一大批叱咤风云的优秀将军和仁人志士。“天下名瓷出醴陵”。早在清末,“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醴陵陶瓷闻名海内外,堪称醴陵一绝,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历经世纪沧桑,醴陵瓷器不仅走进了首都人民大会堂、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而且飘洋过海,出口世界五大洲,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醴陵釉下彩瓷,更是风靡全球,成为全市出口创汇的一个拳头。醴陵还是花炮祖师李畋的故乡,花炮生产,历史悠久,遍布城乡。
米的妙用
醴陵为江南稻米产区,除作为主食的米饭外,还将大米加压加温制成 “ 人参米 ” ,也将米饭晒干后在滚烫的砂子中炒成 “ 冻米 ” (又称炒米)作点心食用,其中最为美妙的还是制成米粉作早点食用。
特色杂粉
制作杂粉要先将粳米磨成水浆,再在锅中烧成糊状,摊到铝质的宽盆中冷却凝结,用刀划成宽宽的条状称为米粉皮;用带眼的筛子挤成圆柱状称为杂粉。米粉皮嫩,不耐煮,而且现做现吃,不便于保存;杂粉却可以烘干,长期保存,韧而耐煮,相当于面条。二者的奇妙结合,就是醴陵杂粉。
美食特色
湖南是鱼米之乡,盛产大米,因此也有很多大米做的食品,其中米粉是老百姓日常主食,炒粉为江西民间的一种食物,是将粉(南方人叫米粉,江西人通常就叫粉。形状为圆条状,白色,用米浆做)煮熟,再捞起(捞起后可持续晾干放置数小时,晾干放置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到炒粉的硬度和口感),然后将粉放入油锅里通过明火翻炒,放入酱油、辣椒粉、青菜等配料,有米的醇香和爆炒的煎炸味道。这是一道风味独特菜品,方便容易制作,可做正餐使用。同类的还有炒面。
简单制作
醴陵炒粉完全是炒菜的架势,一次就只能炒一盘,几个顾客同时来,每份还得单独分开来炒。炒粉的时候需大火,先将锅中的油烧得吱吱爆响。传统的步骤是先煎一个鸡蛋,煎到鸡蛋两面刚刚凝固就轻轻拔到锅底一侧,马上放入豆芽菜。豆芽菜下锅也要听得到清脆的爆油声音,这才是适宜。倘若悄无声息,说明锅中温度太低,豆芽菜不容易炒熟,时间一长,就要出水,以后的工作几乎无法完成。等豆芽菜炒到五成熟的时候,将泡好的米线放到豆芽菜旁边,依次撒上干辣椒粉、豆油、盐和味精、葱花,动铲翻炒到豆油将整个米线染成深棕色,再将铁锅在火口上颠簸几下,让粉和豆芽菜、鸡蛋混合,这炒粉就成了。这一盘炒粉出来,米线色泽金黄、柔韧可口,豆芽菜晶莹剔透、清爽中夹着一丝甘甜,鸡蛋焦黄醇香,可谓色、香、味俱佳。这是最为普通的醴陵炒粉的做法,炒制的关键在于盐只能放到米线上,放早了或者直接放到豆芽菜上,豆芽就要出水。 醴陵炒粉更加美妙的是并不仅仅拘泥于豆芽菜,在醴陵几乎任何蔬菜都可以代替豆芽菜用来炒粉。不过根据原料的不同,在火候掌握上稍作调整。包菜可以苆成丝,白菜帮子苆成竖直的条状,红萝卜也可以苆成丝,这些原料水分不多,经得旺火,炒法上与豆芽菜相当。使用小白菜和莴笋叶、菠菜叶,因为过于娇嫩的缘故,就要改成先炒好米粉,再炒蔬菜,否则蔬菜炒的太熟,也就没有爽口解油腻的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