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塘县特产-甘孜青稞
甘孜青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势北高南低、中部突起,河谷深切,山川平行相见,现代冰川发育。土壤属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的高山土壤群系,以褐土、棕壤为主,pH值5.0-7.5,自然肥力水平较高,有机质含量丰富,速效养分低,熟化程度低,土层薄,坡度大,热量不足,适合青稞生长。甘孜青稞根系较多;茎直立、空心,表面光滑,呈绿色,成熟后黄色;叶厚而宽,叶色较淡;种子大而饱满,籽粒裸露,与颖壳完全分离,有椭圆形、菱形和锥形等,颜色多种多样,有黄色、绿色、褐色、紫色及黑色等。
2013年4月1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甘孜青稞”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品质特性
甘孜青稞根系较多;茎直立、空心,表面光滑,呈绿色,成熟后黄色;叶厚而宽,叶色较淡;种子大而饱满,籽粒裸露,与颖壳完全分离,有椭圆形、菱形和锥形等,颜色多种多样,有黄色、绿色、褐色、紫色及黑色等。
历史渊源
甘孜青稞历史悠久,是甘孜州最古老的粮食作物之一。据《甘孜州志》记载:“1978年,在巴塘(隶属甘孜州)考古发现前2世纪黄河上游青海、甘肃文化色彩的古墓遗书,《隋书附国传》中有‘土宜小麦、青稞’的记载,甘孜州培育青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在1400年以上。”甘孜青稞伴随着甘孜人民的酒文化流传了上千年。
2002年,青稞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批准立项,该项目已完成各项建设内容,于2005年通过省农业厅验收。
生产情况
2001年,“青稞原原种基地建设”通过农业部验收,每年可提供青稞原原种和良种20-30万吨。
2013年,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青稞保护面积50万亩,年产量8.17万吨。
2015年,甘孜青稞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产值达2.5亿元。
产品荣誉
2013年4月1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甘孜青稞”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标识使用规定
该规定地域范围内的甘孜青稞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按照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甘孜青稞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