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市特产-凉山苦荞茶
凉山苦荞茶,四川省凉山州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苦荞分为普通苦荞和黑苦荞。普通苦荞外壳为黄白色;黑苦荞即珍珠黑苦荞,有“黑珍珠”之称,外壳呈深黑色。是一种炒米茶。苦荞麦喜凉爽,耐瘠薄,多生长在高寒山区,籽粒供食用。黑苦荞麦的有效成分是普通苦荞麦的3—5倍,黑苦荞茶又可分为全粉黑苦荞、麸皮黑苦荞、胚芽黑苦荞及全株黑苦荞。苦荞麦味苦,性平寒,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有降气宽肠健胃的作用。现代临床医学观察表明,苦荞麦粉及其制品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等病人都有辅助治疗作用。
2013年01月23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凉山苦荞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特点
凉山州是中国生产无污染、纯天然苦荞麦的重要基地,苦荞种植面积约938平方千米,年产量约14万吨,约占中国苦荞麦产量的一半。凉山苦荞茶有造粒型茶和全麦(胚)苦荞茶两种,造粒型茶色泽呈现黄褐、黄绿或黑褐色,全麦(胚)苦荞茶形状为圆形麦粒或破碎麦粒。开水冲泡后茶汤清亮,呈浅黄色或黄绿色;品尝有苦荞麦特有的香味,无异味,无肉眼可见杂质。其理化指标特点是全麦(胚)苦荞茶总黄酮(干基,以芦丁计)为1.0%以上,造粒型茶总黄酮高达2.0%以上。
凉山的苦荞麦产品有苦荞茶、苦荞粉、苦荞方便食品、芦丁香菜、苦荞生粉、苦荞麦日用品等6大系列,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凉山苦荞麦产业,是凉山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最有特色、最具优势的产业。
历史渊源
凉山州是人类历史有文字记载以来最早种植和食用苦荞的地方,也是世界苦荞麦的核心起源地和全球最大的苦荞麦种植中心、加工中心和市场中心。在中国苦荞种植区域中,凉山苦荞以资源最丰富、种类最多样、种植最广泛、产量最领先、品质最优良在中国独占鳌头。
1997年,凉山州开始研发生产凉山苦荞茶。
2007年开始,凉山州开始着手起草苦荞茶地方标准。
2011年,凉山州选择10家苦荞茶示范试点企业,督促企业在质量管理各个方面全力提升。
2012年,针对州内涌现出参差不齐、规模不一的30多家苦荞茶生产加工企业,凉山质监局制定了《凉山苦荞茶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凉山苦荞茶》地方标准,规范全州苦荞茶行业,使其良性发展。并于当年10月召开苦荞茶行业“质量监管 质量提升”示范推广工作现场会,引领苦荞茶行业健康发展。
生产情况
2013年,凉山州苦荞麦可开发利用面积20万公顷以上,常年种植面积近7万公顷以上,年均产量12万吨,约占中国总产量的一半左右、世界总产量的1/3以上。凉山200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中,从事苦荞麦产品生产企业已超过40家,开发出粉、米、面、羹、茶、酒、菜、点心、调味品及日用品等十大系列、几百个品种,形成集种植、科技、品牌、加工“四位一体”的苦荞产业链条,产品不仅畅销全国各主要城市和港澳市场,还相继出口欧盟和东南亚国家,年销售额超过5亿元。
2018年,凉山苦荞茶生产企业已达28家,总产量5万—6万吨,年产值6亿—7亿元,为凉山高寒贫困农户提供了每年约2亿元的农产品收入。
产品荣誉
“彝家山寨牌黑苦荞茶”、“西部村寨牌苦荞食品”、“环太牌苦荞系列产品”获得四川名牌,“环太牌”还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2013年01月23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凉山苦荞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3年05月28日,凉山州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正式授予“中国苦荞之都”称号。
专用标志使用
凉山苦荞茶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四川省凉山州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凉山苦荞茶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