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市特产-凉山清甜香烤烟
凉山清甜香烤烟,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凉山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可划分为三个亚热带气候垂直带和一个温带气候带,年日照时数1627-2600小时,年日照辐射总量4300-6100兆焦每平方米,适宜种植烟草。凉山清甜香烤烟种植已有70年左右的历史,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凉山清甜香烤烟,成熟度好,叶面与叶背颜色基本一致,叶尖与基部色泽基本相似,弹性好、组织疏松、厚薄适中、颜色桔黄、柠檬黄、色度饱满、油分充足。
2009年07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凉山清甜香烤烟”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品质特性
凉山清甜香烤烟,成熟度好,叶面与叶背颜色基本一致,叶尖与基部色泽基本相似,弹性好、组织疏松、厚薄适中、颜色桔黄、柠檬黄、色度饱满、油分充足。
营养价值
凉山清甜香烤烟香气质好,香气风格突出,香气量足,香气浓度高,吸味醇和舒适,对产品风格定位起主导作用;杂气少,刺激性小,劲头适中,燃烧性好,烟叶配伍性强,工业可用性高。烟叶中“高糖、适烟碱、富钾”是形成清甜香风格的重要化学物质基础。
历史渊源
1941年,凉州烤烟厂,从云南玉溪引进烤烟种子,无偿发给农户种植,在攀莲乡川主庙、丙谷乡各建了10座烤房。次年,全县种植100余公顷,收购烟叶3.5万公斤,均销往云南玉溪烟厂。
1942年,凉州从云南引进烤烟良种“大金元”在西昌县试种成功,但未能推广。同年,美国华盛顿特区政府向中华农业协会寄赠500克“大金元”种子,在西昌县试种。该品种流传民间,经自选演变为晾晒烟,俗称“老憨烟”、“大附耳烟”。
1960年,会理、米易、宁南等县引种云南烤烟成功。
1965年,凉州共收购烤烟53.22万公斤。后因种植、烘烤技术不过关,烟叶质量差而停种。
1963年,西昌县再次从云南引种,在县委试验田栽培和烘烤均获成功。
1975年,会理县从云南省玉溪地区引进烤烟种子,种植353.87公顷,当年收购烤烟67.595万公斤。会东、西昌、德昌、宁南、普格等县相继推广种植。
1985年,凉山烟区烤烟种植面积达7320余公顷,收购烤烟12085吨。
1990年,西昌市有22个乡(镇)、82个村、3152家农户种植烤烟,移栽面积713.33公顷。当年因自然灾害,实际种植面积593.53公顷,收干烟76.5万公斤,总产值260万元。
20世纪90年代,凉山烟区烤烟生产实现历史性跨越式增长。年种植面积从不足1万公顷增长至3.8万公顷(1997年),年总产量从1万余吨增长至7.9万余吨(1997年)。
生产情况
2000年,凉山烟区烤烟种植面积2.2万余公顷,总产量3.4万余吨,中上等烟比例达63.51%,为四川省烤烟种植面积最集中、产量最高、质量最好的烟区。
2004年-2008年,凉山烟区累积为全国卷烟工业企业生产清甜香烤烟45万吨,烟农累计销售收入达54.18亿元,烟叶税利累计36.33亿元,五年创烟叶税36.33亿元。
产品荣誉
上海烟草(集团)公司、湖北中烟集团、郑州烟草研究院等综合质量评价:“凉山清甜香烤烟化学成分含量处于适宜的范围之内,烟叶安全性较好”、“凉山清甜香烤烟香气量较足,烟气状态较好,具有作为主料烟叶的质量特征”、“与进口烟叶进行比较,凉山清甜香烤烟外观质量符合要求,化学成分协调”。
2009年07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凉山清甜香烤烟”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包装标志:在包装方式上按等级成件,麻制品包装。农产品地理标志明显,外卡为电子标签、内卡为纸质标签,标清产品产地、品种、等级、重量(净重),用正确的中文和等级英文+阿拉伯数字符号书写(如C2F为中部桔黄色二级),标签注明内容与包内烟叶相符。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凉山清甜香烤烟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产品运输:烟叶运输应单车专运,烟包装车后用蓬布遮盖,防日晒、雨淋;运烟的车厢应干净、无污染、无异味、干燥;运输烟叶的车辆必须具备“三证”,相关手续全齐;装卸时必须小心轻放,不得摔包、钩包;严禁和有毒物品混放混装,贮存在通风、干燥的室内,以防发霉、串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