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区特产-赤狐
赤狐是食肉目犬科狐属哺乳动物,又名草狐、红狐。体型细长;吻尖,耳较大而尖。体色因季节和地区不同变化大,从黄色到褐色再到深红色等,幼体呈浅灰褐色。常见背部毛发红褐色,肩部和体侧略呈淡黄色;耳后黑褐色,耳背上半部毛色与头部毛发差异显著,呈黑色;腹部白色,腿细长而呈黑色;尾形粗大而蓬松,尾梢灰白色;四肢外侧黑色条纹延伸至足面。躯体覆有丰富的绒毛和长的针毛;足掌长有浓密的短毛;尾基部有尾下腺。寿命13-14年,最长可达15年。
赤狐分布横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遍布整个北半球。在中国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等地。栖息于荒漠、半荒漠、苔原、森林、农田等环境中。一般居于其他动物的弃洞、土穴、树洞中,夜行性。杂食性,主要捕食小型地栖哺乳动物,也食植物和腐肉。每年12月发情,次年1-2月交配,5-6月幼仔出生,2岁达到性成熟。
赤狐有益于农林业发展,但近几年来,由于过度猎捕,野外种群数量减少。现已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被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近危(NT)。
赤狐是体型最大、最常见的狐狸,成兽体长约70厘米,后足长13.5-17.2厘米,头骨之颅基长13.4-16.9厘米。体形纤长。吻尖而长,鼻骨细长,额骨前部平缓,中间有一狭沟,耳较大,高而尖,直立。四肢较短,尾较长,略超过体长之半。尾形粗大,覆毛长而蓬松,躯体覆有长的针毛,冬毛具丰盛的底绒。耳背之上半部黑色,与头部毛色明显不同,尾梢白色。足掌长有浓密短毛;具尾腺,能施放奇特臭味,称“狐臊”;乳头4对。
毛色因季节和地区不同而变异很大,南方地区如广西所产毛被薄而短,北方所产毛长而丰密。一般背面毛色棕黄或趋棕红,或呈棕白色,毛尖灰白,变异甚多,北方干旱地区所产富白色毛尖,故色调浅淡。双耳背面上部及四肢外侧均趋黑色延伸至足面,吻部两侧具黑褐色毛区。喉及前胸以及腹部毛色浅淡,呈乌灰及乌白色。从耳间自头顶至背中央有一栗褐色明显带,背中央且渗有白色毛尖。后肢较呈暗红色。尾部上面红褐色而带黑、黄或灰色细斑,尾梢白色,尾下面亦呈棕白色。幼年毛色呈浅灰褐色。
此外,赤狐中还有不少体色的变异类型,如全身毛色为黑色的叫黑狐或黝狐;全身底毛为黑色,但毛尖带有白色,在光照下呈现出银色光辉的,叫银狐或玄狐;全身为赤褐色,肩部有黑色十字形毛的叫十字狐,此外还有倭刀狐等,但不同的色型并不代表不同的亚种,而且不管是什么色型,尾巴的尖端均为白色。产银狐较多的地区是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其次是北欧和西伯利亚北部。在不同地区,银狐与赤狐的比例是由1∶20到1∶5,这种突变与产地的湿度和光照等气候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赤狐的栖息环境非常多样,如森林、草原、荒漠、高山、丘陵、平原及村庄附近,甚至于城郊,皆可栖息。一般记载均称赤狐居于土穴、树洞或其动物的弃洞中,在北方地区都利用獾洞,或加以扩大而利用之。有时甚至与獾同栖一洞群。多在山坡活动,经常栖息在大石缝或山沟里,只在繁殖季节才住在窝里,赤狐的窝是一个地洞,洞口直径25-30厘米左右,往往深入地下2-3米。一般在向阳的山坡上,那里土质较松,石头较少,易于打洞。赤狐们或利用獾洞、旧洞或墓洞,或在大岩石底下挖洞。赤狐往往是几只住在一个洞穴,其中包括一雌数雄,并且每个狐群有赤狐一定的领域。一般均日伏夜出,白天蜷伏洞中,抱尾而卧。
赤狐喜欢居住在土穴、树洞或岩石缝中,有时也占据兔、獾等动物的巢穴,冬季洞口有水气冒出,并有明显的结霜,以及散乱的足迹,尿迹和粪便等,夏季洞口周围有挖出的新土,上面有明显的足迹,还有非常浓烈的狐臊气味。但赤狐的住处常不固定,而且除了繁殖期和育仔期间外,一般都是独自栖息。
赤狐分布密度变化很大。在英国和苏格兰,密度为40平方公里有1只,进入威尔士则是每1.17 平方公里有1狐狸。但在城市周边食物充足的地区,可高达每平方公里有30只狐狸。在农田、郊区和荒芜山地,赤狐的家族和社会群体的密度不一样,一般有0.2-5个群体。在瑞士山区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只狐。在北方寒带森林和北极苔原,赤狐们出现的密度是每10平方公里有1只,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每平方公里1只。在瑞士山区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有0.37个家族群。
英国的赤狐总数约240000只(1995),德国250,000只(1982-1983)、2000-2001上升到600000只。但因毛皮有较大的经济价值,人为过度猎捕,造成野外数量很少,使得资源数量在不断下降。
据估计,繁殖前的英国狐狸种群约为240000只(Harris等人,1995年)。自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英国猎场看守人每单位面积杀死的狐狸平均数量稳步增加,但尚不清楚这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狐狸数量的增加。尽管欧洲广泛报道通过接种疫苗成功控制狂犬病后狐狸数量增加(例如,德国的狐狸从1982-1983年的250000只增加到2000-2001年的600000只),但没有采取直接的数量密度措施。
赤狐在中国西藏分布较广泛,20世纪70年代其数量较多,随着猫科动物的锐减,赤狐皮愈显贵重,据调查,西藏经常有赤狐皮张贸易,致使赤狐的数量在急剧减少。为自治区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发现记录
2023年1月3日,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工作人员介绍,第一次拍到了豹猫、赤狐和白腹锦鸡的野外影像。3月24日,吉林省林草局工作人员在波罗湖远距离拍摄候鸟时,意外航拍到了一只浑身红色的赤狐,在初春广袤的冰面上觅食的情景。
相关文化
赤狐的眼睛适于夜间视物,在光线明亮的地方瞳孔会变得和针鼻一样细小,但因为眼球底部生有反光极强的特殊晶点,能把弱光合成一束,集中反射出去,所以在黑夜里常常是发着亮光的。
在荒山旷野里的古寺、废墟、坟墓、土丘附近,如果夜里有几只赤狐来回游荡,远远望去就像有很多忽隐忽现,闪烁发光的小灯。常常使人迷惑不解,产生恐惧,或者引起精灵鬼怪之类的幻想,再加上赤狐固有的机敏、狡猾的习性,便产生了形形色色的荒诞传说,也给赤狐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称赤狐为“狐仙”等。
在古希腊的伊索寓言、中国的古典小说《聊斋志异》和许许多多的童话、寓言、故事和电影里,赤狐往往化成鬼怪或者善良、美丽而聪明的少女,扮演着主要的角色,并以狡猾而著称,所以人们也常用“狡猾得像只狐狸”来形容狡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