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江区特产-海蛎
海蛎是牡蛎目牡蛎科牡蛎属软体动物。 海蛎学名为“牡蛎”,南方人称之为“蚝”。海蛎下壳较大而凹;上壳较小而平,严严实实地盖在下壳之上,因此,海蛎壳又有“蛎房”之称。 一般为雌雄异体,也有雌雄同体现象。
海蛎在中国北起鸭绿江,南到海南岛沿海地区均有分布。海蛎的繁殖方式有卵生型和幼生型两种,繁殖期因种类、生活海区不同而不同。海蛎的繁殖期一般在该海区水温高、盐度低的月份,而且在整个繁殖季节,分期成熟,分批排放,常出现2-4次繁殖高峰。
海蛎肉质丰满、细嫩、鲜香,可以做多种风味名菜,还含有丰富脂肪、多量的动物淀粉和多种营养元素,有“海中牛奶”的美称,属于下八珍之一,故有“天上地下,牡蛎独尊”的赞美之词。此外,现代中医认为海蛎肉味甘、咸,性平,入心、肝、肾经,具有滋阴养血、清热解毒的作用。
海蛎大名牡蛎,又名蛎黄或蚝(蚝)、蚵,属贝类动物,纯雄无雌,故得状名(牡即公的意思)。鲜蚝在每年冬至后至次年清明前最为肥美,老行尊称时下正是食鲜蚝的最佳时节。
西谚说:“不带字母R的月份,不吃牡蛎。”即指英文的五、六、七、八月不吃海蛎。在这一期间,海蛎进入成熟期,其间海蛎体内营养成分几乎消耗购尽,因而口味不佳,成熟后的海蛎生殖巢内,还容易积聚许多毒素,人们吃了容易中毒。到了九月以后,海蛎已完成了产卵任务,为了使衰弱的身体恢复健康,就专心进食,体质日具充实并逐渐肥腆,特别是贮存了大量的一种叫做“糖元”的营养成分。从十月开始,到次年的三月,糖元达到高峰,也正是在此育肥期间,海蛎体内的另一种物质,甜菜碱的成分也增加了,所以提高了鲜美的滋味。
野生海蛎
1、长牡蛎
呈长片状,背腹缘几平行,长10~50cm,高4~15cm。右壳较小,鲜片坚厚,层状或层纹状排列,壳外面平坦或具数个凹陷,淡紫色、灰白色或黄褐色,内面瓷白色,壳顶二侧无小齿。左壳凹下很深,鳞片较右壳粗大,壳顶附着面小。质硬,断面层状,洁白。无臭,味微咸。
2、大连湾牡蛎
呈类三角形,背腹缘呈八字形,右壳外面淡黄色,具疏松的同心鳞片,鳞片起伏成波浪状,内面白色。左壳同心鳞片坚厚,自壳顶部放射助数个,明显,内面凹下呈盒状,铰合面小。
3、近江牡蛎
呈圆形、卵圆形或三角形等。右壳外面稍不平,有灰、紫、棕、黄等色,环生同心鳞片,幼体者鳞片薄而脆,多年生长后鳞片层层相叠,内面白色,边缘有时淡紫色。
4、生蚝
这种品种是牡蛎品种中个头比较大的品种之一,个头大的一个带壳就能在一市斤以上,它一般是生长或者是养殖在江河与大海交融之处,在半咸半淡的内湾浅海上。由于适合生长条件的限制,它的数量上比其它品种的少,因此它的经济价位一般比较高。
5、七耳海蛎
该品种是海蛎中个头较小的,大小在0.5~1.5厘米左右,生长在厦门市翔安区大磴海域。大嶝海域处于大嶝岛和后村、蔡厝之间,外有金门岛,形成一个半环形海域,有东南沿海最纯净海域之称。海蛎普遍只有五个腮,沃头蠔干就属于此类。大嶝海域生长的海蛎又与众不同,个头不大,却比其他海域生长的海蛎多两个腮,因此当地居民自豪称之为“七耳珍珠海蛎”。该品种以个头小,甘甜,口感佳,因熬汤后色泽乳白,享有“海底牛奶”的美誉。
香酥海蛎
原料:海蛎子、低筋面粉、面包糠、包菜、鸡蛋、盐、黑胡椒、番茄酱(沙拉酱)。
操作:1、海蛎子剥皮留肉,清洗干净后控干水分,加入一勺盐、半小勺黑胡椒腌制半小时
2、包菜剥开,切成细丝,放在冷水中浸泡半小时至脆,捞出沥干水分,做此菜的垫底。
3、将鸡蛋打散,蛋液里加少许的盐调味,海蛎子先在蛋液里蘸一下,然后裹满面粉,然后再蘸蛋液,再裹满面包糠。
4、锅里油加热,油七成热的时候,将海蛎下锅炸,炸至金黄酥脆即可出锅。
5、将海蛎子铺在包菜丝的上面,吃的时候蘸番茄酱或是沙拉酱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