逊克县特产-鳌花鱼
鳌花鱼是鲈形目鮨科鳜鱼属鱼类,别称鳜鱼。体呈纺锤状。头大,下颌向上突出,口内有排列极密的牙齿;前鳃盖骨的后缘上有刺突;鳃盖发达;鳞片细小,侧线由背侧向尾柄部呈半月状的弯曲;各鳍皆大形;尾鳍圆形。体色背部为橄榄色,腹部灰白色;体侧及各奇鳍的鳍条部,皆有大形黑色斑点;由吻端穿过眼有一条黑纹。
鳌花鱼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各河湖中,南到海南岛,北到黑龙江。息于静水或缓流水域。有在湖底下陷处躺卧的习性,夜间活动觅食。肉食性鱼类,体长超过60毫米后开始摄食。其食物主要是鲫、雅罗等鱼类,其次是虾类。除生殖季节外,夏季觅食强烈,冬季也不停食。进食时吞下鱼、虾后,会吐出鱼刺和虾壳,只把肉留在腹中,较为独特。生殖季节在5—7月,在河道或支流中产浮性卵。
鳌花鱼肉质细嫩、少刺,味鲜,堪称淡水鱼中的名贵种类,不仅是松花江中“三花五罗”之一,也是中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鳌花鱼体肥肉厚,高而侧扁,口大,端位,口裂略倾斜,上颌骨延伸至眼后缘,下颌稍突出,上、下颌前部的小齿扩大成犬齿状,眼上侧位,前鳃盖骨后缘具4-5枚棘,鳃盖骨后部有2个扁平的棘,圆鳞细小,背鳍长,前部为棘,后部为分枝软条,体背黄绿色,腹部黄白色,体两侧有大小不规则的褐色条纹和斑块。
鳌花鱼原生长在江河、湖泊水域中,喜清水,近底层生活,特别喜欢藏于水底的石块或繁茂的草丛之中。鳌花鱼对温度有较强的适应性,在我国南北方均有分布,秋冬水温低的季节,潜于深水处越冬,到春天水温回升后,逐渐游到食物丰富的沿岸水草丛中觅食。鳜鱼的活动、觅食以夜间为主,白天一般卧于石缝、树根、底坑中,活动较少。
鳌花鱼为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喜食活饵料,常吞食超过自身长度的青、草、鲢、鳙、鲮、团头鲂、鳊、细鳞斜颌鲴等活鱼苗。在生长的不同阶段,鳌花鱼的摄食对象有所不同。全长15cm以下的鳌花鱼喜食虾类及小型的鱼类等,25cm以上则喜食较大型的鳊、鲤等鱼类,也喜食扁而细长的餐条鱼。在饥饿无其他饵料时,它们甚至相互吞食以维持生命。
鳌花鱼生长速度较快,当年可达到50-100g,第2年可达0.5kg,第3年可长至1.0-1.5 kg。从4冬龄开始,鳌花鱼体重和体长增长减缓。
鳌花鱼味鲜适口、肉品嫩美俱佳。鳌花鱼肉白丰硕细嫩,味道鲜美,且较实,又有点嚼劲(即软弹性)且无肌间刺,可食部分高,老少妇孺皆适宜。食用鳜以尾重400-750g为佳,南方水产市场俗称“标鳜”,此时个体中等、肉厚肥嫩适口,食用最佳,售价也较高;饲料养鳜若投放较早,国庆节前已达标鳜,广东市场此时价格最高。斑鳜等小型鳜味道比普通商品翘嘴鳜味道更鲜美一些,且上市量极少,售价几乎高一倍。
鳌花鱼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鳌花鱼蛋白质的含量比鲫鱼、武昌鱼、鲢鱼、鲤鱼、草鱼、乌鳢等淡水鱼的含量高,人类必须氨基酸,尤其是限制性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都比上述淡水鱼高;脂肪的含量丰富,在淡水鱼中仅次于河鳗和武昌鱼;还含有较多维生素A和尼克酸,还有维生素E、硫胺素、核黄素等;无机盐中含有钙、磷、铁、锌、铜、锰等,比鲫鱼、鲤鱼、鲢鱼的营养价值高、味鲜美而少腥味。鳌花鱼肉质细嫩,极易消化,对儿童、老人及体弱、脾胃消化功能不佳的人来说,吃鳌花鱼既能补虚,又不必担心消化困难;鳌花鱼每到春、秋最为肥美,被称为“时令珍鲜”。
鳌花鱼肉的热量不高,平均每100g可食用部分含有的热量大约为489.7kJ。而且富含抗氧化成分,对于贪恋美味、想美容又怕肥胖的女士是极佳的选择。还适宜体质衰弱,虚劳羸弱,脾胃气虚,饮食不香,营养不良之人食用;老幼、妇女、脾胃虚弱者更为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