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区特产-东璧龙眼
东璧龙眼,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鲤城区地处亚热带,枕山面海,冬季戴云山挡住了西伯利亚寒流的侵袭,春夏季又受东南季风带来的丰沛雨泽的滋润,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海陆间的热力差异,使东南季风带着大洋水气频频而来,形成了适宜龙眼生长优越的自然气候及环境条件。东璧龙眼果果皮稍厚,果肉淡白、透明、嫩脆,味浓甜,渣极少。
2010年0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东璧龙眼”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东璧龙眼是古老地方品种,原产于福建省泉州市开元专中的东壁寺,又名糖瓜蜜、水糖眼。树姿较开张、直立,树冠圆头形或半圆头形,树茎于有明显纵裂纹。
外在感官
东璧龙眼果穗长约24厘米,每穗果实34—42粒。果实扁圆形,果顶圆,果基平,果肩亦平。单果平均重10.9克。果皮赤褐色带灰,具黄褐色细斑,龟状纹明显,较规则,果面放射线多。果皮稍厚,果肉淡白、透明、嫩脆,味浓甜,渣极少,品质极上,为鲜食极优品种。
药用价值
1、益气补血,增强记忆:龙眼含丰富的葡萄糖、蔗糖及蛋白质等,含铁量也较高,可在提高热能、补充营养的同时,又能促进血红蛋白再生以补血。实验研究发现,龙眼肉除对全身有补益作用外,对脑细胞特别有益,能增强记忆,消除疲劳。
2、安神定志:龙眼含有大量的铁、钾等元素,能促进血红蛋白的再生以治疗因贫血造成的心悸、心慌、失眠、健忘。龙眼中含尼克酸高达2.5毫克(每100克),可用于治疗尼克酸缺乏造成的皮炎、腹泻、痴呆,甚至精神失常等。
3、养血安胎:龙眼含铁及维生素比较多,可减轻宫缩及下垂感,对于加速代谢的孕妇及胎儿的发育有利,具有安胎作用。
4、抗菌,抑制癌细胞:动物实验表明,龙眼对JTC-26肿瘤抑制率达90%以上,对癌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临床给癌症患者口服桂圆粗制浸膏,症状改善90%,延长寿命效果约80%。此外,龙眼水浸剂(1:2)在试管内对奥杜盎小芽孢癣菌有抑制作用。
5、降脂护心,延缓衰老:龙眼肉可降血脂,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对与衰老过程有密切关系的黄素蛋白——脑B型单胺氧化酶(MAO-B)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历史渊源
鲤城区是龙眼的发祥地,龙眼栽培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在1700年以上。
鲤城区最早栽培龙眼可追溯至汉朝、三国和晋代。
初唐诗人丁儒,随闽王南下到泉州鲤城时,对南国佳果龙眼赞不绝口,写下了“龙眼玉生津,蜜取花间液,呼童多种植,长是此方人”的名句。
宋代,是鲤城区龙眼生产兴旺时期。宋泉州太守王十朋诗云:“绝品轻红扫地无,纷纷万木似龙呼。”描绘出当时龙眼的栽培盛况。1974年,泉州湾出土的宋代远洋航船,船舱内出土文物中有龙眼核和荔枝核,说明龙眼、荔枝等农产品在当时已作为与南洋诸国通商的货物之一。
明代,《八闽通志》云:“荔枝才过,龙眼即熟,泉州府诸县皆有”。可见鲤城区龙眼的发展,到了宋明时,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明泉州著名学者何乔远《闽书》也写着:“龙眼焙而干之行天下”。明代“泉州第一富”李五是明皇赐匾“乐善好施”予以表彰的慈善家,他把泉州特产桂圆干从水路运往浙江、江苏、天津和京城等地贩卖,再购回丝绸、棉纱等回泉州销售,并通过中转侨商、外商把桂圆干销往海外。泉州桂圆因而声誉大振,被视为滋补珍品。
东璧龙眼原产自开元寺内东塔旁的原东璧寺一隅,因而得名。其母本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第一代母树已经枯死。泉州现存的东璧龙眼树分布在开元寺内及承天寺、泉州旧农校、党校,属于东璧龙眼的第二、三代,约有20多棵。
20世纪50、60年代,东璧龙眼从开元寺内大量嫁接出去。从开元寺嫁接出去的龙眼分布在南安、洛江、惠安、莆田、漳州等地。
1994年,东璧龙眼被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1995年,东璧龙眼被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生产情况
2010年,东璧龙眼生产面积1.2万亩,年产量6000吨。
产品荣誉
1992年,东璧龙眼获中国首届农业博览会金奖。
2010年0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东璧龙眼”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专用标志使用
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东璧龙眼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