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华中特产  华东特产  华南特产  北特产  西南特产  东特产  山东特产  湖北特产  四川特产  西北特产 

龙文区特产-双糕润

   日期:2024-01-02     来源:美滋滋特产网    浏览:181    评论:0    
核心提示:龙文区特产-双糕润双糕润也叫海澄双糕润(百年老字号),因产于福建漳州市龙海区海澄得名,是当地特色传统名牌糕点之一。据说已
QQ浏览器截图20240102090242
龙文区特产-双糕润
双糕润也叫海澄双糕润(百年老字号),因产于福建漳州市龙海区海澄得名,是当地特色传统名牌糕点之一。据说已有170多年历史。它是用白糖、糯米粉、猪油加冬瓜、栗子肉、油葱精制的。它的特点是:糕如树胶,气味芳香,甘甜适口,质纯不粘。海澄双糕润是用上等糯米粉调拌白糖水,再撒上糖冬瓜、肥肉块和适量油葱蒸成的佐茶名点。此品清甜可口,营养价值高,令人喜爱。
历史沿革
月港民间每逢岁时节日,婚庆喜事,莫不蒸制糯米糕粿,民间称之为“甜粿”,参配红糖者叫“红甜粿”,参配白糖者叫“白甜粿”,“红白甜粿”各有特色。
据乾隆版《海澄县志、卷十六坊里》载:“县口市南市在岐街、东市在新路口,西市在亭下街”,今统称中山路,建县时是一条东往漳浦,西走龙溪的重要衢道,东、西段各树立一座石牌坊,东段新路口称“萃贤坊”(今尚存),西段亭下街称“贞节坊”(已毁);由于过往客人多,小吃店也多种多样,由于“甜粿”耐饿,香甜,生意好,做“甜米粿”的就有好几家。
民间有这样一段传说,设在亭下街“贞节坊”下一家甜粿店,手艺最高超,销路也最好,老板姓白名祥,为人厚道,被尊称“祥哥”,他蒸制的甜粿被称为“祥哥粿”。他在甜米果蒸制技法基础上不断改进提高,首先他要选择最优质糯米,浸清水约一个时辰,然后捞起磨碎,调拌好糖水,十斤糯米配六斤糖,甜粿有上、下两层,下层配红糖,上层配白糖,糯米粉渗糖水后放置石臼中,用吕木杵槌舂,直至糯米糕粘度像糨糊般软润而止。甜粿上、下两层相叠,厚度下层比上层稍高,约占三分之二,糕面撒上糖冬瓜、肥肉块(约大豆大小),微量碎细盐粒,然后装上蒸笼,铺有一重“豆皮”(豆制品)的笼屉里,炊蒸熟透,散热后再撒上炒过捣碎的花生米、炒过的白芝、油葱,用平板稍为压平,最后切块上市出卖。白祥哥每天铁定蒸制三十市斤糕粿,从配料到蒸熟,他一手包办,成品后就全盘交给他的女儿处理了。
制作方法
 
正的(正宗)双糕润吃起来是冷喉的(冷喉是判断双糕润真伪的关键)。传统制作方法,糯米要渗透,糯米蒸熟后加冰糖、加上等熟猪油,用“钟臼”手工炼成糯米泥后再加芝麻,制作过程中手要搓点猪油,否则很粘手。
市场出路
 
厦门第四届食品(国际)博览会于上2006年6月24号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会展上的著名小吃“海澄双糕润”独立展馆里,85岁的台湾词坛泰斗庄奴先生慈祥微笑的照片布满展馆广告宣传画以及产品包装袋。这是为邓丽君写过数百首歌曲而驰名的台湾词坛泰斗庄奴先生首度为具有百年传承的“海澄双糕润”代言。
2006年4月,当庄奴先生品尝到新产的海澄双糕润时,赞叹不已,连连夸奖说“糕如树胶,气味芳香,甘甜适口,真好吃!”并欣然答应无偿代言“海澄双糕润”。庄奴先生至今未曾代言过任何产品,惟独“海澄双糕润”例外。
故事
 
他的女儿芳名白秀玉,当白祥哥甜粿生意兴旺时节,他的女儿正好二八年华,长相婷婷玉立,俊俏超群,肌肤白皙柔润,加上心灵手巧,能说会道,所以人称他“秀玉姑娘”或“玉润小姐”,附加父女名字称“祥歌润”,以后定名为“双糕润”,也含有“双糕润”有上下两层之意。
白祥交代女儿,三十市斤糯米甜粿要切成一百五十块,每块二市两呈菱形。每天打开店窗,顾客总是挨挨挤挤急买“双糕润”,但她镇静自如,切粿、称重好利索,从未短斤缺两,收钱、找钱也毫无差错,买者都称赞她“一算准”。
顾客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万贯富翁海澄“裕丰隆糖行”老板苏二舍,每天清早,他都要亲自到“贞节坊”下争买“双糕润”,一天见不到“玉润小姐”,他便终日万般无耐,买到粿,他即不绝口地夸赞:“好润粿,又白、又香、又甜、又凉冷,好吃又养人,谁见了不嘴馋才怪”。掏钱时,一双滑溜溜眼珠,更是贪婪地死盯住她的身上,边走边回头想多看几眼;没料有一次,一头撞在新路口石碑坊硬石上,额角肿起一块大疙瘩,人问二舍是怎么搞的?他满不在乎谎说:“双糕润色、香、味都逗人喜爱,我舍不得多欣赏几回,回头撞在‘华表’上,不痛无妨。”逗得众人哈哈大笑,稍后,有人编出了俏皮话,说“苏二舍‘目周(眼睛)盯着双糕润,头壳磕在(碰上)华表石 ’可笑!活该!”这事一传开,成为海澄久传笑料,刁笑那些遇事分心,或办事不瞻前顾后的家伙。
海澄“双糕润”确实口感好,又富营养,早已是驰名海内外名点,亲朋戚友相访欢聚,泡茶品尝被视同丰厚礼节;如今台胞以及海外如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等地华裔,每次回海澄,大多忘不了饱尝海澄“双糕润”。海澄“双糕润”制作,大体沿袭旧手艺,仍是闻名海内外名牌小吃。
 
打赏
 
更多>同类特产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特产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  桂ICP备17006920号-2
美滋滋特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