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棺头镇海蜇皮
海蜇皮是海蜇的制成品。海蜇是一种大型食用水母,早在一千六百多年前的晋代就已经开始食用。中国从辽东半岛直至广东沿海均有分布,海蜇是我国沿海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
海蜇皮是海蜇的制成品。海蜇体呈伞盖状,通体呈半透明,白色、青色或微黄色,海蜇伞径可超过45厘米、最大可达1米之巨,伞下8个加厚的(具肩部)腕基部愈合使口消失(代之以吸盘的次生口),下方口腕处有许多棒状和丝状触须,上有密集刺丝囊,能分泌毒液。其作用是在触及小动物时,可释放毒液麻痹,以做食物。
海蜇的身体可分为伞部和腕部。伞体隆起呈半球形,直径为300~500 mm,最大的可达1 m。伞体表面光滑,中胶层发达,厚且硬。生活状态时向上的一面称外伞面(反口面),朝下的一面为内伞面(口面)。体色变化较大,一般是青蓝色,有的是暗红色或黄褐色。伞的下面是根状的口腕,口腕愈合,把原有的口封闭,口腕的下部形成很多小孔,称为吸口,海蜇靠吸口吸食海水中的藻类、原生动物、小型甲壳类等微小生物。海蜇触手上的刺细胞能放射毒液,可御敌捕食,人触之有疼的感觉。
海蜇捕得后用石灰,明矾浸制,再榨去其体中水分,洗净,盐渍。切碎用。
海蜇皮是海蜇的制成品。海蜇体呈伞盖状,通体呈半透明,白色、青色或微黄色,海蜇伞径可超过45厘米、最大可达1米之巨,伞下8个加厚的(具肩部)腕基部愈合使口消失(代之以吸盘的次生口),下方口腕处有许多棒状和丝状触须,上有密集刺丝囊,能分泌毒液。其作用是在触及小动物时,可释放毒液麻痹,以做食物。
海蜇的身体可分为伞部和腕部。伞体隆起呈半球形,直径为300~500 mm,最大的可达1 m。伞体表面光滑,中胶层发达,厚且硬。生活状态时向上的一面称外伞面(反口面),朝下的一面为内伞面(口面)。体色变化较大,一般是青蓝色,有的是暗红色或黄褐色。伞的下面是根状的口腕,口腕愈合,把原有的口封闭,口腕的下部形成很多小孔,称为吸口,海蜇靠吸口吸食海水中的藻类、原生动物、小型甲壳类等微小生物。海蜇触手上的刺细胞能放射毒液,可御敌捕食,人触之有疼的感觉。
海蜇捕得后用石灰,明矾浸制,再榨去其体中水分,洗净,盐渍。切碎用。
性味
味咸,性平。
功用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降压、软坚化痰、有抑癌作用。用于高血压、妇人劳损、带下、小儿风热、气管炎、哮喘、胃溃疡等。 [1]消积,润肠。治痰嗽,哮喘,痞积胀满,大便燥结,脚肿,痰核
临床应用
1.治高血压引起的头昏脑胀、烦热口渴、尿黄、便秘
烹调方法:海蜇头60--90克,漂洗去咸味,加荸荠50克,共煮汤服,每日1次。
2.治哮喘
烹调方法:海蜇皮50克,鲜猪肉100克,炖熟服,每日1次。
3.治胃溃疡
烹调方法:海蜇皮500克,大枣500克,红糖250克,浓煎成膏,每次1汤匙,每日2次。
4.治肺热咳嗽
烹调方法:鲜海蜇500克,猪瘦肉60克,马蹄500克,生姜1片。将海蜇洗数次,切丝;马蹄去皮,洗净,切开两半;猪瘦肉洗净,切片;用油、盐稍腌。把海蜇、马蹄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半小时,放入猪瘦肉片和姜片,煲几分钟,调味食用。
5.治妇女劳损、带下
烹调方法:海蜇50克,党参30克,白术10克,土茯30克,木棉花10克,鸡冠花1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6.治小儿风热
烹调方法:海蜇15克,桑叶10克,银花9克,薄荷3克,连翘9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每日1剂。
[用法用量]水煎煮服,每次15—30克。
[宜忌]脾胃寒弱不宜服。
[成分与药用]
本品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及碘等,具有扩张血管降压作用。
营养分析
1. 海蜇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营养成分,尤其含有人们饮食中所缺的碘,是一种重要的营养食品
2. 含有类似于乙酰胆碱的物质,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3. 所含的甘露多糖胶质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功效
4. 海蜇能软坚散结、行淤化积、清热化痰,对气管炎、哮喘、胃溃疡、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有益,并有防治肿瘤的作用;从事理发、纺织、粮食加工等与尘埃接触较多的工作人员常吃海蜇,可以去尘积、清肠胃,保障身体健康。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都能食用
1. 适宜中老年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哮喘,痰多黄稠之人食用;适宜高血压病,头昏脑胀,烦热口渴,以及大便秘结者服食;适宜单纯性甲状腺肿患者食用;适宜醉酒后烦渴者食用
2. 脾胃虚寒者慎食。
食物相克
海蜇忌与白糖同腌,否则不能久藏。
烹饪指导
1. 食用凉拌海蜇时应适当放些醋,否则会使海蜇“走味”
2. 有异味者为腐烂变质之品,不可食用;新鲜海蜇不宜食用,因为新鲜的海蜇含水多,皮体较厚,还含有毒素,只有经过食用盐加明矾盐渍3次(俗称三矾),使鲜海蜇脱水3次,才能让毒素随水排尽
3. 海蜇配木耳,润肠,美肤嫩白,并能降压,长期食用,有益健康
4. 海蜇在食用前一定要用清水洗净,去掉盐、矾、血里、砂子,再用热水氽一下,然后切丝拌凉菜用。
食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