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华中特产  华东特产  华南特产  北特产  西南特产  东特产  山东特产  湖北特产  四川特产  西北特产 

龙海区特产-龙海白礁牡蛎

   日期:2024-03-11     来源:美滋滋特产网    浏览:155    评论:0    
核心提示:龙海区特产-龙海白礁牡蛎牡蛎(学名:Ostreidae)是珍珠贝目、牡蛎科软体动物的统称,俗称海蛎子、蚝等。贝壳近长形、圆形、三角
QQ浏览器截图20240311102549
龙海区特产-龙海白礁牡蛎
牡蛎(学名:Ostreidae)是珍珠贝目、牡蛎科软体动物的统称,俗称海蛎子、蚝等。贝壳近长形、圆形、三角形,受外界环境影响,壳形极不规则。两壳不等,左壳较大、凸出,营附着生活,右壳稍小、较平。外被鳞片,易脱落,少数种类放射肋明显,有的小蛎属牡蛎壳上密布棘刺。不同种类壳顶腔由浅至深差异很大。绞合部无齿,韧带槽发达。闭壳肌1个,肌痕明显,褐色或无色,无足和足丝。
牡蛎是世界性广布类群,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各海区,寒带种类很少,两极尚没有发现。全世界约有100余种,中国已发现20余种,但黄渤海沿岸分布的种类较少。完全生活在海水中,由潮间带到水深20米左右的范围一般都有牡蛎生活,但也有的种类仅生活在潮间带,也有的种类生活在稍深的潮下带。
牡蛎是世界第一大养殖贝类,是人类可利用的重要海洋生物资源之一,也是中国沿海最常见的贝类之一。牡蛎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其软体部不仅可以食用,而且具有较强的滋补作用,牡蛎壳可以作为中药材及烧石灰的原料及家禽、家禽的饲料等。
研究结果表明,牡蛎科起源于早侏罗纪(约180百万年前)环北极地区,之后经历4次较大规模生物多样性中心的转移和物种更替,最终形成当前的分布状态。晚侏罗纪—早白垩纪(约180百万年前—100百万年前)环北极区域为当时牡蛎物种起源、保存和扩散的重要区域。此时,环北极区域各大陆的连通与隔离,以及北大西洋的扩张促进了牡蛎各亚科的形成。白垩纪晚期(约100百万年前—66百万年前)北大西洋东西两岸为牡蛎多样性热点区域,之后向特提斯海转移。第三纪(约66百万年前—23百万年前)特提斯海的缩小促进了牡蛎主要支系的分化,特别是巨蛎属,主要支系分化的时间地点与地质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相吻合。自印度与欧亚大陆板块相撞之后(约45百万年前),西太平洋热带海域逐步演变为现生牡蛎的物种多样性中心之一,特别是中新世(约23百万年前)以来,为牡蛎物种的保存发挥重要作用。
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蜀本草》:“又名蕚蛎,形短不入药用。”《本草图经》云:“(牡蛎)海中蚌属,今莱州昌阳县海中多有。二月、三月采之。”《本草图经》:“(牡蛎)今海旁皆有之,而南海、闽中及通泰间尤多。此物附石而生,磈礧相连如房,故名蛎房,一名蠔山,晋安人呼为蠔莆。初生海边才如拳石,四面渐长有一二丈者,崭岩如山,每一房内有蠔肉一块,肉之大小随房所生,大房如马蹄,小者如人指面,每潮来则诸房皆开。”根据以上所述形态、生活环境及产区考证,古人所用牡蛎为今之牡蛎科多种动物。
附着变态
以壳粘着在其他物体上而行固着。一般分布在潮间带和潮下带水深不超过10米的范围内。
牡蛎以壳粘着在其他物体上而行固着。牡蛎的附着,变态是其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直接决定着牡蛎的成活率。由于变态的发生也改变了牡蛎的许多生理活动。在正常情况下,即将附着的眼点幼虫先用足部在附着物上爬行,当遇到合适的地方时由足丝腺分泌足丝,将自己附着在附着物上,待左壳安置妥当后从体内放出胶粘物质,固定在固着物上。如果环境条件不适宜,这一系列的过程就很难完成。以致于减少或使幼虫不能固着。许多因子影响着牡蛎幼虫的附着变态过程。但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盐度,它随种类而定,过高、过低都会影响到足丝腺的发育和胶帖物质的分泌量和粘度的强弱;二是合适的附着基。
食性特点
过滤取食。依靠海洋中的微型海藻和有机碎屑为食。由于活动能力差,捕食方式都是被动的,主要依靠鳃纤毛活动形成水流,滤下食物;有些种类在海底表面利用水管搜集沉积物中的有机碎屑为食。
牡蛎分雌、雄同体和雌,雄异体两类。雌、雄同体仅出现在个别种类中,而雌,雄异体严格地说应为异步雌,雄同体,即所谓的性变现象,是经济价值较高的牡蛎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如长壮蛎在同一年中第一次繁殖可能为雄性。而第二次繁殖又可能为雌性,或者相反。在不同的年份中类似的性变现象出现的频率更高。但从幼体向成体转变时首次繁殖多为雄性。 [5]
牡蛎的繁殖方式分为孵育型和浮养型两类。孵育型种类是将卵排放到入水腔(鳃腔)中,在此完成胚胎发育的早期过程,并由鳃丝分泌的粘液粘结成团。幼虫离开亲体时直接进入浮游生活阶段。在水中发育至眼点幼虫后附着变态成幼虫。浮养型的种类是将精卵直接排放到海水中受精,胚胎发育的所有阶段都在水中。一般来说,浮养型种类的幼虫在水中营自由生活的时间较长。 [5]
多数牡蛎第二年即可达到性成熟,开始繁殖,由于种类和栖息的环境不同,繁殖的时间也有差别。热带、亚热带比较早,而温带及亚寒带较晚。如生活在潮间带的长牡蛎,福建沿海每年4月份即进入繁殖盛期,而青岛附近则要到7月末。牡蛎的产卵量很大,但发育过程中成活率却不高,相对孵育型种类而言,浮养型种类的成活串更低,但浮养型牡蛎的产卵量远大于前者,一般为数千万粒至1亿粒。孵育型种类一般仅为数10万粒至数百万粒。
营养价值
古诗词中关于牡蛎的描述很多,例如,唐有李白的“天上地下,牡蛎独尊”;宋有苏东坡的“兴会不可无诗酒,盛筵当须有肥蚝”;清有齐召南“牡蛎滩回春后雨,飞龙纛映夕阳多”。牡蛎自古便是海中珍馐、桌上佳肴。牡蛎不仅滋味出众,更富含蛋白质、多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此外,研究发现,对牡蛎壳进行处理,得到的牡蛎壳粉可作为食品添加剂,起到一定的保鲜、杀菌、防腐作用。
药用价值
蛎肉还有“养血,补血,滋阴”之功效,《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牡蛎治虚弱、解丹毒、止渴等药用价值。中国最早的药用专著《神农本草经》始载牡蛎等贝类中药7种,具有敛阴、潜阳、止汗、化痰、软坚的功用。主治惊痫、眩晕、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崩漏、带下、瘿瘤等。根据文献报道,牡蛎尚有制酸、降压、抗癌、防衰老的作用。因此,牡蛎在中国已由卫生部批准列为第一批既是药材又可作食品的保健品之一。
牡蛎壳入药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中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便有牡蛎壳作为海洋中药的明确记载,具有降血压、抗氧化、治疗骨疾病、抗胃溃疡等作用。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牡蛎壳的医疗医用与药理作用的研究也更为深入。
 
打赏
 
更多>同类特产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特产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  桂ICP备17006920号-2
美滋滋特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