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华中特产  华东特产  华南特产  北特产  西南特产  东特产  山东特产  湖北特产  四川特产  西北特产 

秀英区特产-鱼茶

   日期:2024-03-12     来源:美滋滋特产网    浏览:159    评论:0    
核心提示:秀英区特产-鱼茶鱼茶,也叫酸鱼,其味酸可口,开胃,是黎族群众喜爱的特色食品,也是接待贵宾最好的菜肴。鱼茶的制作比较简单,
QQ浏览器截图20240312103924
秀英区特产-鱼茶
鱼茶,也叫酸鱼,其味酸可口,开胃,是黎族群众喜爱的特色食品,也是接待贵宾最好的菜肴。
鱼茶的制作比较简单,先把鱼(石鲮鱼、鲢鱼、鳙鱼、歪嘴鱼、福寿鱼等)开膛、洗净、去头去尾,切成小块,放在食盐中腌泡1-5个小时,然后将鱼洗净、晾干,再把煮熟的干饭与鱼混淆均匀,加上一些姜片、蒜等,盛于缸坛或玻璃瓶种,密封发酵。小鱼发酵10天左右,大鱼发酵20天左右,便可取出食用。肉茶的制作与鱼茶基本相同,肉茶有山猪肉、猪肉等,也是黎族同胞喜爱的菜肴。
鱼茶名片
鱼茶,茶非茶,这是海南白沙民间对一种类似寿司食物的叫法。是海南省居住于高山山区的人们最喜爱的传统食物,主要食材是经过天然发酵过的高山熟稻米,再加上鲜鱼肉,鱼腩,猪肉,牛皮或鸡蛋等做配料,其味道鲜美。
鱼茶简介
鱼茶也称鱼酸,从文字表面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由多种鱼类食材制作而成的瓶装酸味配菜,食用味道浓酸,是嗜吃酸品朋友的最佳选择。
鱼茶是当地人们把精选的高山淡水生鱼片与白沙高山熟稻米混放入瓶中,经过25天以上的密封天然发酵后,食材在瓶中自然煮熟,揭盖便可以食用。
鱼茶的制作食材、过程与寿司基本相同,而经过25天在独立的瓶中密封发酵后的鱼茶就更具丰富的氨基酸和蛋白等40多种元素,而且发酵的时间越长味道愈加浓郁。
鱼茶作为一种发酵后的风味配菜,以简单为美味,以自然为美味,鱼茶逐渐走出深山被外人所熟知,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而这其中,就是美食简约哲学的极致表现。
鱼茶特点
鱼茶味酸而微咸,甘香可口,诱人食欲。凡是吃过鱼茶的人都对它赞不绝口,认为实在堪称一绝。咬食时柔软且稍韧,气爽神清,五内透明。
鱼茶分类
延续民间百年的精良手艺,鱼茶的味美及一般食物不可媲美的营养价值等特点,使得鱼茶的手艺得以不断传承和改良,因此有了不一样的鱼茶出现。
肉酸,其食材主要组成有精选的高山黑猪肉、高山稻米、姜等,肉酸则适合初次品尝鱼茶的朋友食用,其酸味偏淡,肉感有嚼劲,不腻,由于量足,跟吃粽子就很相似,
鱼仔酸,原材料主要组成有淡水鱼仔、高山稻米、姜。鱼仔酸其味偏浓郁,而经过发酵后的小鱼仔不会熟烂,基本上保持着活鱼时的韧劲,由于小鱼仔的量充足,则成为饭桌上不可或缺的一份配菜。
鱼腩酸,其食材顾名思义就是由精选的鱼腩部分、高山稻米、姜等组成,鱼腩酸则是鱼茶中倍受喜欢的一种,其鱼腩肉感滑嫩,味鲜美。
鱼肉酸,原食材有上等的高山淡水鱼肉、高山稻米、姜等,鱼肉酸则是鱼茶的原型,在它的身上才使得鱼茶得于改良延续,是民间最为普遍的一种。
牛皮酸,利用了上好的黄牛鲜牛皮、高山稻米、姜所组成,其鲜牛皮经过发酵后原本的粗纤维组织被分解,使其嚼劲松软,口感倍好!这是鱼茶中最为难得的一种,基本上都是要提前预定才有。
营养价值
营养专家建议,现代人应该提醒自己每天摄取一种或两种发酵食品,发酵后的食物中富含硒、铬等矿物质能抗衰老、抗肿瘤、预防动脉硬化,并提高人体免疫力;乳酸菌等成分,能抑制肠道腐败菌的生长,又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调动机体的积极因素,有效地预防癌症;苏氨酸等成分,可以防止记忆力减退;发酵后的酵母还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化物,可以保护肝脏,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因此,有特别的身体瘦弱的人、儿童和老年人等消化功能较弱的人,不妨多选择发酵食物,这样可以维持健康、促进长寿及给人体带来活力。
食用指南
由于天然简单食材的组成就是米饭和鲜鱼,要吃出鱼茶的鲜美味道应该当成饭食直接食用,也可以当配菜进食。其吃剩余的米饭可以再打入一个生鸡蛋搅匀,又是另一番美味。
鱼茶的制作工艺
 
先把淡水活鱼收拾干净,切块加盐,腌上一二个小时。挤干盐水后,掺入凉米饭、酒曲或炒米搅匀,再装进没有油渍的坛子里,加盖密封。夏季放至7-10天即可启盖食用;冬天,则放半月或一月方可食用。
其实鱼茶是黎族、苗族招待客人的主要菜肴,也是黎苗族人的风味食品。
鱼茶味酸甜而芳香,咬食时柔软且稍韧,气爽神清,五内透明。据当地黎族、苗族同胞说,他们世代食之,传说是在很久以前的一次丰收庆宴后,为了不浪费吃剩的东西,便无意把米饭和生鱼放在一坛子里盖好,几天后发现其味鲜美异常,“鱼茶”因而流传。
鱼茶的分类
 
“鱼茶”可分为“湿鱼茶”和“干鱼茶”两种。“湿鱼菜”要将鱼和炒米粉或将大米煮成的熟饭趁热搅拌在一起,加上适量的盐,用陶罐密封七到十几天后便可取食,封存时间越长越好吃。密封过程十分忌沾到油,否则便会腐烂。制“干鱼茶”则要把鱼晒干.
 
打赏
 
更多>同类特产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特产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  桂ICP备17006920号-2
美滋滋特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