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陵县特产-炎陵魔芋
魔芋(学名:Amorphophallus)天南星科魔芋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统称。魔芋因产区不同,在中国各地有不同的俗名。成年植物块茎常扁球形,稀萝卜状或长圆柱形,顶部中央下凹;叶柄光滑或粗糙具疣;叶片通常3全裂;花序1,通常具长柄,稀为短柄;浆果具1个或少数种子。根据魔芋花葶的长短及附属器是否有毛,可以将其分为三组:毛魔芋组、魔芋组和短柄组。
魔芋自然分布区的环境条件,孕育了该物种的最适合条件。如魔芋喜温暖湿润,耐弱光;广西的田阳魔芋更能适应热量和光照较充足的环境。分布于非洲、亚洲、欧洲和大洋洲。繁殖方法主要有根状茎繁殖和播种繁殖,根状茎繁殖相对简单,可多块繁殖,也可整块繁殖。
鲜魔芋球茎经切片、脱水、干燥、研磨后可获得两种干物质,一种是比重较小的淀粉(简称飞粉),另一种是比重较大的精粉。后者是魔芋加工的中间产品,也是出口创汇的重要原料。有研究表明,魔芋精粉经精制后获得的魔芋葡甘聚糖有多种利用价值。
炎陵山乡历年有种植魔芋的习惯。魔芋食品在保健方面有奇特的作用,国际市场上称之为“魔力”食品。
魔芋自然分布区的环境条件,孕育了该物种的最适合条件,如魔芋喜温暖湿润,耐弱光,在秦岭以南任何丘陵、山区都有它的踪迹,可见其适应性之广;白魔芋是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地区孕育形成,与魔芋的亲缘关系虽近,但比魔芋喜更多的热量和光强,更能适应较干热环境;广西的田阳魔芋在热量和光照较充足的地区形成,更能适应热量和光照较充足的环境。
经济价值
魔芋可作为贫困山区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及产业;中国截至2000年仍有8000万人处于贫困状况,如云南省73县,贵州省48县,四川省43县,湖北省25县,湖南省10县,江西省18县,安徽省17县,陕西省50县分别处于中国中西部的大别山区、武陵山区、赣南山区、九万大山、桂西北山区、秦巴山区、滇东南山区、横断山等22个山区。这些地区恰是中国魔芋区划中的适植区,其中不少山区已有相当长的裁培利用史及经验。为此,各地选择适宜区域发展魔芋生产具有重大意义。如陕西岚皋县1995年栽培魔芋10580亩,仅此一项当年财政增收121万元。县内建立了10个基地乡,带动2.8万多农户,占全县总农户70%,70%的产品销往日本、韩国、新加坡及中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由于魔芋产业发展,1995年芋农售鲜芋收入900多万元,户均增收200多元。全县特困户有10000多户,40000余人中已有3000多户,16000余人提前摆脱贫困。
魔芋产业发展在贫困山区是易于形成“公司+农户”的产业模式,成为县级经济的新增长点。在已有的产区,魔芋资源开发一改以往单一利用和单一产品的资源开发模式,已形成综合开发格局,构筑起市场网络,相关企业异军突起,芋农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在原料栽培区配套衔接加工业,可保证芋农不会返贫。这些实例在陕西岚皋,湖北建始、五峰、竹溪,重庆酉阳,贵州雷山、威宁、台江、兴仁、大方、盘县、水城、习水,云南宣威、富源、永善、大理、龙陵、梁河、邱北、桧泽、江城等地普遍存在,足以说明魔芋资源开发对贫困山区发展经济的作用无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