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华中特产  华东特产  华南特产  北特产  西南特产  东特产  山东特产  湖北特产  四川特产  西北特产 

湘潭县特产-湘潭湘莲

   日期:2024-03-15     来源:美滋滋特产网    浏览:165    评论:0    
核心提示:湘潭县特产-湘潭湘莲湘莲,湖南省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湖南、湖北、福建、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均产莲子,其中湖南湘潭
QQ浏览器截图20240315090042
湘潭县特产-湘潭湘莲
湘莲,湖南省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湖南、湖北、福建、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均产莲子,其中湖南湘潭的湘莲、福建建宁的建莲、浙江宣平的宣莲并称为中国三大莲子。湘潭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下游,气候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左右,且阳光充足,雨量丰富,形成了湘莲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湘莲,因其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口感好等特色,被称为“中国第一莲子”。
湘莲品种有寸三莲和以寸三莲为亲本培育的芙蓉莲、太空莲。寸三莲是湘潭县历代相传的湘莲品种,以其三粒莲子相连长度为一寸而得名,颗粒圆状、均匀,肉色乳白,肉质细腻,煮熟后落口消融,清香四溢。
2010年05月2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湘莲”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特点
 
湘莲颗粒呈椭球体,皮色淡红,皮纹细腻,圆壮、均匀、饱满,三粒成熟的莲子竖向对接总长度为一寸,故称“寸三莲”。湘莲肉色乳白,子叶间空隙小,莲芯(胚)直,具清香味,适宜机械化去壳、去芯。因其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煮食易烂,肉质细腻,糯香鲜甜,总糖、蛋白质等含量居中国三大莲种之首,被誉为“中国第一莲子”。 
1982年9月,国家商品检验局对湘莲进行了严格的测定,结论是:湘潭湘莲含粗蛋白18.7%,粗脂肪1.91%,总糖55.8%,还原糖6.43%,是低脂肪、高蛋白优质品种。1985年武汉市商检局把湘潭的“寸三莲”和福建的建白莲,江西的赣白莲,湖北的湖莲,进行了一次养分对比测定,结果在10项指标中,湘莲在糖分、淀粉、蛋白质、脂肪、磷、钙、粗纤维等7项主要指标上优于其它莲种。
根据加工工序的不同,湘莲产品有圆粒湘莲、钻芯湘莲、磨皮白莲、开边湘莲、通芯湘莲等几类。
湘莲的种植程序也非常精细严格。先是精选具有寸三莲、芙蓉莲或太空莲品种特征特性、有2—3个完整节、藕芽完整、无病斑、无严重机械伤、生长健壮的无病优良种藕。每年3月中、下旬深耕莲田,清明前后栽植,9月采摘。用传统方法手工加工通芯湘莲,需在莲子充实而壳未老硬,莲子为紫褐色或黄褐色时采收,以便去壳。加工圆粒湘莲、钻芯湘莲、磨皮白莲、开边湘莲的在莲子完熟时采收,并将采摘的莲蓬选择晴好天气摊在洁净专用的竹垫上晒干。湘莲经去壳、去皮、去芯等工序后即成为湘莲产品。
湘莲为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生长喜温暖、湿润气候,全生育期为210天左右。湘潭地处温带和湖南湘东地区,独特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类型使得境内四季分明,热量充足,持续高温天气天数均少于湘南、湘北地区,非常利于湘莲的开花结实。在湘莲生育的4至9月份,湘潭降雨较为充沛,加上湘江、涟水、涓水和星罗棋布的水库塘坝,使湘莲很少遭受干旱威胁。湘潭的农田大多为潴育性水稻土,土质疏松、肥沃,泥深20厘米左右,底平,酸碱度为中性,最适宜湘莲地下变态走膘。20世纪80年代前期,湖南洞庭湖区,湖北、江西、安徽等省部分地区,大面积种植湘莲传统优良原种,但都因气候、土壤等基本条件不如湘潭优越,不到两年,便开始退化变种。若继续种植湘莲者,必须再从湘潭引进原种。适宜的热量条件、充沛的降水、潴育性水稻土质、较大的日温差、多漫射光照等特有的自然因素,造就了湘莲的优良品质。
历史渊源
3000多年前战国楚大夫屈原的诗词中就有许多关于莲的描写,如《招魂》:“芙蓉始发,杂芰荷些”。《湘君》:“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2000多年前的《越绝书》中,也有“沈沈如芙蓉,始生于湘”的记载。可见当时湘莲已颇为引人注目。
1972年,考古部门在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随葬的瓜果菜蔬中,发现有藕片,出土的竹简“菜谱”中也有藕。这些实物为湖南2000多年前就盛产莲藕提供了物证。
“湘莲”一词,最早见于南朝江淹《莲花赋》:“著缥菱兮出波,揽湘莲兮映渚,迎佳人兮北燕,送上客兮南楚”。赋中不仅提到“湘莲”,而且还提到“南楚”,这正是古时湖南地域的称谓。由此可知,湖南在南朝时代即已广泛种植湘莲。
莲与湘潭结缘已达数千年,到隋朝的时候,湘莲种植已十分普遍,湖南也因莲多而被称为“芙蓉国”。
明、清之际,湘莲的种植更加鼎盛,湘莲不仅在湘潭大量种植,邻近的衡阳、衡山、衡南以及更远的祁阳、耒阳等地也广泛栽培。明朝洪武年间,朝廷正式规定,当年的湘莲须按时进贡,并以圣旨晓喻天下:“湘莲纯属贡品,庶民不得食用”。
由于历来作为进贡朝廷的珍品,湘莲故又称“贡莲”,并一度专指产于湖南湘潭的莲子,清乾隆和光绪年间《湘潭县志》记载:“莲子有红白两种,官买白者入贡(白种即为湘莲)、“土贡有莲实,产县西杨塘”(“西杨塘”即今湘潭县白石铺)。
明、清之际是湘莲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不仅在湘潭县大量种植,邻近湘潭的衡阳、衡山、衡南等地,以及更远一点的祁阳、耒阳等地也广泛栽培,特别是衡阳小西门外有:“西湖十里白莲花”,成为衡阳八景之一。因而封建王朝在小西门设有“莲实局”,专收莲子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衡阳县图志》载:“衡阳岁收莲实有税者六千余万斤,斤二百钱,值钱一千二百万。”清末,湘莲生产逐渐衰落。
民国时期,湘莲为湖南大宗出口特产,产量和出口量为全国之冠,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并由广州转销香港和南洋。
抗日战争时期,湘莲生产又趋衰落。抗战胜利后,湘莲恢复出口。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湖南经济》载:政府提倡湘莲生产,“在不妨碍粮食生产的原则下,方应努力于质的改良与量的增加”。莲的生产稍有提高,但因莲子税重,莲农无利可图,多将莲田改种水稻,莲子生产逐年递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20世纪50年代中期便开始注意了发展莲子生产。
20世纪60年代,在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设立了水生植物研究室,在湘潭县成立了“湘莲研究所”,省供销部门也成立了“湘莲研究所”,湘莲栽培技术的科学研究逐步开展起来。全省有计划地进行了品种更新,重点推广湘潭县良种白莲“寸三莲”以取代红莲,并在湘潭聘请莲农技师分别到湘阴和汉寿帮助试种,每亩单产由10来斤提高到100市斤以上。此后,湘潭良种迅速普及到全省各莲产区。
1975年,常德西湖农场正式列为湘莲外销基地。
1979年,湘潭、汉寿两县定为湘莲出口基地,国家在贷款、化肥、农药方面予以扶持,使莲子生产迅速发展。此外,各地先后建立了一批国营和集体莲场,有国营莲场两个(华容县隆庆莲场和益阳县莲场),集体莲场10多个。由于采取了多种措施,湖南省湘莲得到逐步发展。1979年至1981年,植莲面积达到13万亩左右,常年产量5至8万担。1984年植莲面积猛增到31.79万亩,产量突破35万担,创新中国产莲的历史最高水平。
生产情况
2010年,湘潭县湘莲标准化种植面积达6666公顷,湘莲及其深加工产品年产值10亿多元,年产值在千万元以上的湘莲加工企业就有9家,500万元以上的达到20余家。种植区包括了花石镇、中路铺镇、易俗河镇等22个乡镇,从事湘莲加工的企业多达157家,从业人员多达10万人。 [3]
2011年,湘莲主产区湘潭县种植面积达6万亩,湘莲的产业链开始形成。一亩田种植200株莲藕,可产新鲜莲蓬3000个。每亩莲藕可以卖1000多元,每亩荷叶可以卖70元。除去种植湘莲的成本,莲农每亩可纯赚5000元左右。仅花石镇湘莲种植面积就达8000多亩,有湘莲贸易企业22家,规模企业9家,以销售湘莲为主的个体工商户87家,湘莲产业从业人员达2万人,专业经营人员6000多人。花石镇湘莲产品销售额逾14亿元,为当地农民增收1.8亿元,为当地创造税收480万元。
2015年,湘潭县湘莲种植面积达4万亩。
产品荣誉
1979年,湘潭县被定为国家湘莲出口基地。 
1982年,国家商品检验局把湘潭湘莲定为低脂肪、高蛋白优质品种。
1987年,在北京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上,湘潭“寸三莲”荣获头奖,被誉为“中国第一莲子”。
1995年,全国“首届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大会上,湘潭县被命名为“中国湘莲之乡”。
2010年05月2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湘莲”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专用标志使用
湘莲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湖南省湘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湘莲的法定检测机构由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打赏
 
更多>同类特产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特产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  桂ICP备17006920号-2
美滋滋特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