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县特产-方正大米
方正大米,黑龙江省方正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方正县是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发源地,是黑龙江省省经国家和省绿色食品中心批准的第三家获得种植、加工及销售绿色水稻的县份。全县水稻种植面积4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0%,水稻产量大、质量高,具有营养丰富、晶莹剔透、绵软适口等特点。方正县已被农业部授予“绿色富硒大米”之乡称号并获得“中国原产地大米保护”标识。
2019年11月15日,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产品特点
方正大米以其外观光泽、色白、粒形好、气味清香而著称;又因其口感佳、不回生、咀嚼时感觉微甜,饭粒润滑而柔软,蛋白质高,营养丰富等特点颇受百姓的喜爱。
历史渊源
方正县是中国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发源地,得益于20世界80年代初期引进的日本农民水稻专家藤原长作先生研究推广的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1981年,日本水稻专家藤原长作率先在方正推广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掀起了中国水稻的“二次革命”。同年,黑龙江省科委组织省内水稻专家评估论证,定名为“寒地水稻旱育秧稀植栽培技术”,简称为“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是黑龙江省稻作技术上的重大改革,被誉为突破性增产措施。该项技术在方正县获得了成功,亩产实现了539千克,达到了国际同纬度先进水平,结束了以黑龙江省为代表的北方稻作长期单产不高、总产不稳、发展迟缓的徘徊局面。
2011年,方正县政府投资800万元修建了中国方正稻作博物馆,面积约1500平方米。馆内设置10个展厅,分别以文字、影像、图片等资料以及模型、实物等方式,展示水稻的起源进化及种质资源、水稻栽培技术、水稻病虫害、水稻插秧与收获机械、稻谷的储藏与加工、方正水稻文化、水稻产品及工艺品等方面内容。
生产情况
方正县作为黑龙江省东北大米主产区之一,在清嘉庆二十二年(1818年)就有农民种植“红毛稻”。
20世纪90年代,方正县确定了“品种种植优质化、区域化”战略,建立了千亩良种试验、繁育基地,彻底结束方正县水稻品种“多乱杂”的局面,并逐步完善了“有主推、有贮备”的水稻品种体系,确保方正大米“主打品种突出、搭配品种合理”。经过20多年的发展,方正县总结出了“统一品种,统一生产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及应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的“五统一”生产管理制度,使当地水稻优质品种率达100%,绿色食品稻米的售价高于普通稻米的20%以上。
截至2017年,方正县水稻种植面积已达100万亩,有机水稻种植面积达15万亩,稻米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20家。
产品荣誉
1987年—2001年方正大米先后作为党的十三大、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北京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专用食品。1999年方正县被国家授予“中国富硒大米之乡”。2005年3月,方正大米以其独特的品质和良好的生长环境,顺利通过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专家审定,成为了继辽宁盘锦、黑龙江五常之后,全国第三个大米原产地域保护产品。
2014年初,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和商评委批准“方正大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
2019年11月15日,方正大米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2022年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印发《关于确定第一批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的通知》,全国有160件地理标志被列入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黑龙江省方正大米地理标志成功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