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湖皱丝瓜
合川湖皱丝瓜,重庆市合川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合川湖皱丝瓜种植区地处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沿岸与浅丘区域,为平缓丘陵地型,海拔在200—400米之间,土壤多以沙溪庙组母质发育而成,以紫色土、黄壤土、潮土为主,土壤pH值5.0—8.0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13.0%—35.4%,使用种植丝瓜。合川湖皱丝瓜果实长圆筒形,浅绿色,表皮有深绿色条纹,密生白色短茸毛并有皱褶。单嫩瓜重300—500克,长25—30厘米,横径4—5厘米,横截面近圆形。果肉白色,种子少,易去皮,质地致密、嫩脆,口感细腻化渣,清香、微甜。不易老化、耐储运。
2014年11月18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合川湖皱丝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品质特性
合川湖皱丝瓜果实长圆筒形,浅绿色,表皮有深绿色条纹,密生白色短茸毛并有皱褶。单嫩瓜重300—500克,长25—30厘米,横径4—5厘米,横截面近圆形。果肉白色,种子少,易去皮,质地致密、嫩脆,口感细腻化渣,清香、微甜。不易老化、耐储运。
历史渊源
合川湖皱丝瓜是合川传统的种植品种,据万历年间《合州志》记载,合川(古称合州)自明朝就有丝瓜种植,应有500—600余年栽培历史。由于该品种具有优秀的抗高温伏旱的特性,以前各乡镇家家户户的农民都要种植几分地的湖皱丝瓜,一来可供应该地乡镇市场,二来可解决伏旱期间自家缺菜的生活难题。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合川县太和镇长流村、富金村等地种植规模较大,后来南津街道临渡村、花园村等城郊的蔬菜基地也成片大量种植。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合川湖皱丝瓜作为重庆蔬菜地方特色品种入选《重庆蔬菜品种志》,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合川湖皱丝瓜入选《四川蔬菜品种志》、《中国蔬菜品种资源目录》,并编入部分农业院校教科书。
近年,合川加强合川湖皱丝瓜原种保护,在区内建立了原种保护基地。
生产情况
2014年,合川湖皱丝瓜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规模为1334公顷,产量5万吨。
产品荣誉
2014年11月18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合川湖皱丝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专用标志使用
合川湖皱丝瓜地域范围内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标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