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花卉
传统农业产业如何转型升级?直面花木产业低谷,温江着眼国际市场,用标准化促升级,编制183项花木标准,实现工人技能化、服务专业化、龙头引领规模化、专业组织联动化,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做成技术密集的“精致产业”。
初秋时节,四川成都温江区花木(农产品)进出口园区仍一派火热。温室大棚的钢柱已经屹立,工人们在紧张忙碌,项目投资方成都三联花木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段涛指着图纸介绍:“这里是检验检疫中心、物流中心,园区旁边就是成都第二绕城高速,苗木通过二绕到达青白江,直发蓉欧快铁。”
所有的努力是为了刚签下的3亿欧元订单。去年年底,一家荷兰公司来温江签约,今后5年将采购3亿欧元的花卉苗木产品。这背后,得益于温江区主动转型,对接国外市场,搭建花木进出口贸易平台,让传统花木产业有了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1、根据市场定生产,“温江造”搭上国际快车
花木是温江的传统产业,植物编艺是祖辈留下的宝贵财富。2010年,温江苗木种植面积攀升至20万亩,占到全省总量的1/3。随着各地花木产业快速发展,价格跌入低谷,市场遭遇寒冬。花木产业出路在哪?
摊开成都国际铁路货运班列运行图,罗兹、纽伦堡、蒂尔堡……一座座欧洲城市通过中欧班列与成都紧密相连。“温江花木要搭上中欧班列的快车,内销与外销结合,实现‘两条腿’走路。”温江区花卉园林局局长胡迎春说。
通道畅,贸易兴。2016年底,19140株“温江造”人参榕树搭乘中欧班列远赴荷兰,迈出了花木“走出去”的第一步。“传统海运需要35天,花木折损大,空运成本高,是铁路运输的9倍。”禾晟德进出口贸易公司总经理高显洪说,这单生意比海运节约了20天左右。
试水成功,让许多人看到市场前景。花农祝鸣川前往德国、意大利等地考察。“出发前,想当然地要把桂花卖到全欧洲,跑了几圈,发现实际与想象的差别很大。欧洲人不太喜欢工艺复杂、体积太大的苗木作品。”摸了一圈市场,祝鸣川转变思路,将出口产品调整为全苗木产业,根据市场需求定制化生产。
粗放生产无立足之地。“花木出口的诸多实例,刺激了温江花木的转型升级,这是从粗放走向精致的行动。”温江区花卉园林局副局长范华阳认为,花木出口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大家认识到,只有好东西才能拿得出手。
新理念让花农们不断自我革新。“以前种植的是工程类苗木,现在逐步转变为工艺简单、体积小巧的特色编艺、盆景、微小型绿植等符合市场需求的高附加值产品。周期短、价格相对便宜、市场认可度高。”经过考察调研,祝鸣川等花农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2、定标准、强配套,做大做强花木产业
摸清了市场,怎样保证产品顺畅走出去?温江加快花木产业转型升级,推广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种植、景观化培育。
对标国际,抓产品选育与推广。范华阳介绍,通过加强与检验检疫部门、荷兰花卉集团沟通交流,进一步掌握国外对出口花木产品的需求和质量标准。制定花木产业项目扶持办法,引导鼓励花木企业标准化生产。
花木标准化再提升。温江编制183项花木标准,逐步实现“四化”,工人技能化、服务队伍专业化、龙头引领规模化、专业组织的联动化。“照方种植,一亩桂花相当于几亩普通苗木!”和盛镇柳岸村农民彭松说,温江桂花算是“标杆”,同一规格的树高度统一,连分枝点都整齐划一,由于定期修枝造型,树冠丰满美观。目前全区建立天香玫瑰缘、云投生态等6个标准化专类园,植物编艺和小盆栽出口产品选育标准化基地两个。
搭建平台,提供高效服务。整合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成都海关、成都国际铁路港管委等单位力量,加大对花木出口的产品生产、加工处理、隔离培育、检验检疫、报关出口等环节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搭建政务服务平台,为出口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以3亿欧元订单为契机,温江努力打造国内最大的花木进出口集散地。目前成都温江区花木(农产品)进出口园区已开工建设,预计今年年底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2019年全部建成。届时,温江花木出口基地将真正成为农产品出口集散地。
截至目前,温江花木出口金额达460万美元。在拓展国外市场渠道的同时,温江本土特色出口花木品种、云南出口切花品种项目开发也在稳步推进,还带动建立了西昌、绵竹、大邑等一批省内花木出口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