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为温水性鱼类。鲫喜在水的底层活动。鲫对低氧的适应能力很强,是杂食性鱼类,幼鱼阶段食性与成鱼相似。鲫的成鱼主要食有机碎屑、水草、植物种子,另有相当数量的摇蚊幼虫、枝角类和桡足类,也食商品饲料。鲫为多次性产卵鱼类。鲫分布于中国除青海 、西藏外的各大流域 、湖泊 。在北美洲、欧洲、非洲、印度、韩国、日本有引种。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鲫是中国重要淡水经济养殖鱼类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异育银鲫、方正银鲫、彭泽鲫等银鲫优良品种在中国普遍推广养殖后,鲫在中国的养殖规模和养殖潜力越来越大。2005年以来,中国鲫鱼的年总产量一直维持在200万吨以上,2020年达274.9万吨,呈现逐年稳步增长的趋势。异育银鲫“中科3号”、异育银鲫“中科5号”、长丰鲫、湘云鲫、杂交黄金鲫等品种的成功选育,对于鲫养殖品种更新和鲫鱼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食用
鲫为中国重要食用鱼类之一。肉质细嫩,肉味甜美,营养价值很高,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8克,脂肪4.4克,钙84毫克,磷200毫克,铁3.2毫克,维生素B10.01毫克,维生素B20.03毫克,尼克酸1.9毫克。在秋、冬季节,鲫肉肥籽多,味尤鲜美。
药用
中医认为,其性味甘、温,能利水消肿、益气健脾,解毒,下乳。具有和中补虚、除湿利水、温胃进食、补中生气之功效。临床实践证明,鲫肉能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并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本草经疏》对鲫有极高评价:鲫调味充肠,与病无碍,诸鱼中惟此可常食。常吃鲫不仅能健身,还能减少肥胖,有助于降血压和降血脂,使人延年益寿。产妇食用鲫,不仅可以增加营养,还能有效催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