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东块菌,四川省会东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会东松露,也称中华块菌。在会东本地俗称猪拱菌、无娘藤、无娘果,它以其独特的口感,丰富而极高的营养价值被大众喜爱。
2013年12月3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会东块菌”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特点
汤阴特产
品质特性
会东块菌为子囊菌类中的块菌目—块菌科—块菌属,又名松露,也称中华块菌,俗称猪拱菌、无娘藤果,具有独特的香味、口感和营养价值,是一种生长在松树、栎树、榛子等树下的共生真菌。它对生长环境要求极其苛刻,专门生长在碱性和偏碱性的石灰岩发育形成的土壤中,故而有“贫瘠山地的宠儿”的赞誉。
由于松露气味特殊,据说能散发出吸引母猪的雄性气味,所以有些地方的群众会用母猪来寻找松露,所以会东当地人称松露为“猪拱菌”。会东块菌风味独特,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极高的药用价值及经济价值,是会东的特色珍稀资源,被誉为“黑色金刚石”。
会东出产的“中华块菌”个体大,形态均匀,多数块菌直径达3.5厘米以上,色泽黝润,香味浓郁,富含a-雄烷醇(催情成分)和二甲硫基甲烷(块菌特殊风味成分)。
药用价值
块菌富含17种氨基酸、8种维生素、适量的蛋白质,以及雄性酮、甾醇、鞘脂、脂肪酸等50余种生理活性成份,具有益胃、清神、止血、疗痔、抗癌等药用价值,对癌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激发脑细胞活力。
历史渊源
汤阴特产
人类食用块菌已经拥有上千年的历史。会东县是“中华块菌”模式种的发现地,在学术界有单独的“会东块菌”命名。由于特殊的地理和自然条件,会东松露产量占全国松露产量的1/3,占世界松露产量的1/8,是世界松露产量最大、质量最优的第一大县。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人工营造的华山松林已陆续出产块菌。
2014年,“松露人工栽培技术推广与产业化开发”项目落户会东,该项目2—3年完成松露(学名“块菌”)菌根苗培育,5—8年内可出产块菌,接种菌根造林成功后达到年产高品质块菌200—300吨的生产能力,为进一步做大做强会东松露产业,把会东打造为中华“松露之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生产情况
汤阴特产
2012年,会东野生块菌产量达57吨,产值1400万元。
2013年,全县块菌年产量达70多吨,年产值1400余万元。
产品荣誉
汤阴特产
2013年12月3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会东块菌”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4年7月,会东松露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记录授予“松露产区面积最大的县”称号。
专用标志使用
会东块菌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四川省会东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会东块菌的检测机构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