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县特产-沁水黄小米
沁水黄小米,山西省沁水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小米又叫谷子、粟米,为禾本科植物粟的种仁,据《神农本草经》记述:“粟米味甜微寒,养肾气,除胃寒,治消渴(糖尿病),利小便”,有很高的保健和营养价值。
由于沁水县特定的丘陵岭地,特有的生态环境,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降水充沛的自然条件等诸多因素,特别有利于谷子的生长成熟,有利其籽粒营养成分的积累转化。沁水黄小米营养丰富,其营养价值超过粳米。小米内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淀粉、维生素B1、B2和C等,其中维生素B1的含量为粳米的5—6倍,居所有粮食之首。
2010年1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沁水黄小米”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沁水黄谷子品种优良,种植的谷子品种有晋谷21、晋谷40、晋谷41和晋谷42,生长期为120—135天,耐旱、耐瘠,亩产250—300千克。沁水黄小米色泽金黄,颗粒饱满,食之米饭香味浓郁,软而不黏结,米香浓郁。
营养价值
沁水黄小米营养丰富,其营养价值超过粳米。小米内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淀粉、维生素B1、B2和C等,其中维生素B1的含量为粳米的5—6倍,居所有粮食之首。
经山西农科院谷子研究所检验分析,“沁州黄”脂肪含量高达4.22%,比一般小米高1%—2.5%;可溶性糖类的含量为1.6%;蛋白质、脂肪含量均高于一般大米、白面;其粗纤维含量则低于其他粮食品种。《中国谷子品种资料目录》中编入的1.1万多个谷物品种,经专家鉴定没有一个品种能比得上“沁州黄”。
药用价值
沁水黄小米维生素有独特之处,维生素B1的含量居所有粮食之首,可和中、益肾、除热、解毒、入脾、入胃、消渴、止泻,对防止脚气,周围神经炎,消化不良有预防效果;维生素B2对防止口角炎、唇干裂、阴囊炎、结膜炎、脂溢性皮炎有预防和治疗效果,参与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维护正常的视觉功能和促进生长;维生素C对急慢性传染疾病有预防和治疗效果,促进铁和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脂肪、蛋白质的合成维持免疫功能,羟化5—羟色胺,保持血管的完整,并促进非红色素铁的吸收沁水黄小米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十分丰富,其中钙、磷、铁的含量都比较高,可以起到强筋壮骨、活血化淤、健脾保肝等作用。
常食沁水黄小米可治疗脾胃虚弱、反胃呕吐、腹泻等,还具有养阴、壮阳、清热、利尿等功能,对高血压、皮肤病、炎症均有一定的预防和抑制作用。有肾病者宜常食,脾胃虚者宜久食。
历史渊源
小米又叫粟米,为禾本科植物粟的种仁,“沁水黄小米”又简称为“沁水黄”。中国北方盛产谷子,尤以太行、太岳、中条三山交界的历山脚下沁水盆地米质最佳。
相传在明代时,沁州檀山一带有座古庙,庙里住着几位和尚,生活清苦,免不了忍饥挨饿,他们看见庙周围的土地荒芜,就开垦出来,种上了糙谷。经过几年的精心栽培驯化,糙谷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这种谷子,色泽蜡黄,颗粒圆润,状如珍珠,晶莹明亮。煮成饭后松软可口,味道清香,越嚼越香,遂起名为“爬山糙”。
清康熙年间,保和殿大学士为沁州人士,人称“吴阁老”。在衣锦还乡时,听说“爬山糙”品质极佳,状似金珠,熬稀饭锅边不挂米粒,蒸饭、切饭香甜味美。为了证实传言,便亲自到檀山庙内品尝,方知名不虚传。当时他嫌“爬山糙”名字不雅,便称之为“沁州黄”。在还朝时还带了一些小米献给康熙。康熙食后,大加赞赏。这样“沁州黄”便成了年年进贡的珍品。因吴阁老使“沁州黄”名扬朝野,久之,“吴阁老”也就成了“沁州黄”的代名词。
又传,《康熙字典》的总阅官陈廷敬是康熙的老师,康熙为了表达对老师母亲的尊敬,前来探望,时值酷暑,陈廷敬的母亲住在沁水县界内的“老母庵避暑山庄”,陈母用小米粥款待了康熙,康熙看到小米色泽金黄,颗粒饱满,食之米饭香味浓郁,软而不黏结,龙颜大悦,便在山庄门口的一棵奇特的大白松下乘凉,看到一首打油诗,“舜王耕历山、悠悠五千载、天下稻花扬、唯有沁水香”,康熙帝就指定要带沁水黄小米回宫食用,并提笔在大白松树根部的石壁上挥毫写下了“玉质龙鳞”四个大字,现碑文尚存,从此,“沁水黄小米”就成了宫廷贡品。
民国八年(1919年),沁州黄”小米在参加印度国际博览会饮誉海外。
生产情况
2018年,沁水黄小米种植面积10万亩,年总产可达3000万千克。
产品荣誉
2003年,沁水黄小米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
2005年,沁水黄小米注册商标被列为“山西省著名商标”。
2008年,沁水黄小米被山西省名优中心列为“山西省名牌农产品”。
2010年1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沁水黄小米”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专用标志使用
沁水黄小米地域范围内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等级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沁水黄小米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