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华中特产  华东特产  华南特产  北特产  西南特产  东特产  山东特产  湖北特产  四川特产  西北特产 

确山县特产-确山夏枯草

   日期:2024-04-23     来源:美滋滋特产网    浏览:104    评论:0    
核心提示:确山县特产-确山夏枯草夏枯草,因此草夏至后即干枯而得名,又叫夏枯头、大头花、乃东、铁色草、灯笼头、麦夏枯等。确山县当地村
QQ浏览器截图20240423110729
确山县特产-确山夏枯草
夏枯草,因“此草夏至后即干枯”而得名,又叫夏枯头、大头花、乃东、铁色草、灯笼头、麦夏枯等。确山县当地村民也称之为牛抵头草。确山夏枯草为唇形科,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果穗入药,味辛、苦、寒,有清肝明目,消肿散结之功效。夏枯草常用于治疗甲状腺肿大、淋巴结核、乳腺增生、肺结核、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高血压等疾症,为常用中草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夏枯草逐渐成为凉茶生产的主要原料,且使用量远大于入药的用量。
2016年11月0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确山夏枯草”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夏枯草,别名麦穗夏枯草、铁线夏枯草(云南丛书),麦夏枯、铁线夏枯(滇南本草),夕句、乃东(本经)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匍匐根茎,节上生须根。茎高达30厘米,基部多分枝,浅紫色。花萼钟形,花丝略扁平,花柱纤细,先端裂片钻形,外弯。花盘近平顶。小坚果黄褐色,花期4—6月,果期7—10月。由于此草夏至后即枯,故有此名。
夏枯草生长在山沟水湿地或河岸两旁湿草丛、荒地、路旁,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以河南、安徽、江苏、湖南等省为主要产地。夏枯草适应性强,整个生长过程中很少有病虫害。
营养价值
夏枯草营养较为丰富,嫩茎叶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维生素B2、尼克酸和维生素C等成分。此外,还含有皂甙、芦丁、夏枯草甙、金丝桃甙及挥发油等。
夏枯草及其花穗均可制作菜肴食用,每年5—7月采集嫩茎叶,焯水后可拌、炝、腌、炒、炖、做汤等。用夏枯草花与猪瘦肉炖汤或与粳米煮粥,风味独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药用价值
夏枯草性寒,味甘、辛、微苦,具有清泄肝火、散结消肿、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凉血止血的功效,适用于淋巴结核、甲状腺肿、乳痈、头目眩晕、口眼歪斜、筋骨疼痛、肺结核、血崩、带下、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及细菌性痢疾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夏枯草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并能扩张血管,其所含芦丁有抗炎作用,并能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脆性,降低肝脂。夏枯草还有抵制癌细胞的作用。
历史渊源
 
确山夏枯草最早是在瓦岗镇被发现并得到利用的,种植历史悠久。
确山夏枯草在当地又叫牛对头。《神农本草经》对夏枯草有详尽的记载:原野间甚多,苗高一、二尺许,其茎微方。叶对节生,似旋复叶而长大,有细齿,背白多纹。茎端作穗,长一、二寸,穗中开淡紫小花,一穗有细子四粒。嫩苗瀹(yuè)过,浸去苦味,油盐拌之可食。
明代,确山人陈耀文在其著作《天中记》中记载:“武宗五年,患心热之疾,青城山道士以青芝和夏枯头制单二粒愈之。”
清代,学士刘琪在朗陵郡(确山)也曾留下了“山中药海,枯茶济民”的诗句。
革命时期,刘少奇、李先念、彭雪枫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竹沟(小延安)期间,在革命队伍中就流传着“满山栗苞当干粮,遍地枯草遍地药”;“一把栗子一天粮,一碗草茶驱署痒”的顺口溜。冬季,战士们用夏枯草、白及共研细末,猪油调膏敷患处,治手足皲(jūn)裂,并普遍使用。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范围内消灭天花、鼠疫、霍乱等重大疫病期间,确山夏枯草在当地人民治疗疫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生产情况
 
2014年,确山夏枯草订单种植面积已达3.5万亩,辐射带动群众发展各类中药材5.6万亩,年产值达1.4亿元。
2016年,确山夏枯草占中国夏枯草市场供货量的85%以上。
产品荣誉
 
2008年,确山被河南省质监局批准为确山夏枯草种植标准化示范区。
2009年,确山夏枯草获得河南省标准化农产品标志证书。
2012年,确山夏枯草基地被评为“河南省科技富民强县示范基地”。
2015年,确山夏枯草荣获确山县县长质量奖;同年,确山夏枯草种植基地获得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
2020年,确山夏枯草正式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专用标志使用
确山夏枯草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确山县工商管理和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确山夏枯草的检测机构由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打赏
 
更多>同类特产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特产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  桂ICP备17006920号-2
美滋滋特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