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华中特产  华东特产  华南特产  北特产  西南特产  东特产  山东特产  湖北特产  四川特产  西北特产 

华池县特产-华池红小豆

   日期:2024-05-09     来源:美滋滋特产网    浏览:136    评论:0    
核心提示:华池县特产-华池红小豆赤小豆(Vigna umbellata (Thunb.) OhwiOhashi),是豆科豇豆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茎纤细,幼时有黄色长
QQ浏览器截图20240509102111
华池县特产-华池红小豆
赤小豆(Vigna umbellata (Thunb.) Ohwi & Ohashi),是豆科豇豆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茎纤细,幼时有黄色长柔毛,老时无毛;托叶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小叶是钻形或卵形的;花是蝶形的黄色花朵,腋生于短的花梗上;荚果线状圆柱形;种子为长椭圆形,通常为暗红色。花期5-8月。赤小豆与相思子二者外形相似,均有“红豆”之别名。
赤小豆原产于亚洲热带地区,目前在中国南部存在野生或栽培,朝鲜、日本、菲律宾及其他东南亚国家亦有栽培。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土壤要求不高,耐瘠薄,粘土、沙土都能生长,道路、山地均可种植都可生长,既耐涝,又耐旱,晚种早熟并且其生育期短。
《神农本草经》《蜀本草》《名医别录》载,赤小豆可排痈肿脓血、清热解毒。古代人们认为大人和小孩中风得病,都是由于疫鬼作祟,故有“赤豆打鬼”说话,所以在腊月初八用红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人们习惯将赤小豆与许多食材烹饪达到食疗健体的效果,如可以催乳瘦身,可化痰止渴等。
赤小豆与相思子二者外形相似,均有“红豆”之别名。
赤小豆种皮表皮为1列栅状细胞,种脐处2列,细胞内含淡红棕色物,光辉带明显。支持细胞1列,呈哑铃状,其下为10列薄壁细胞,内侧细胞呈颓废状。子叶细胞含众多淀粉粒,并含有细小草酸钙方晶和簇晶。种脐部位栅状细胞的外侧有种阜,内侧有管胞岛,椭圆形,细胞壁网状增厚,其两侧为星状组织,细胞呈星芒状,有大型细胞间隙。
赤小豆与赤豆
赤小豆来源有二,功效应用大致相同,赤小豆偏凉,药用力优;赤豆甘平略偏于补,多当食物。二者已混用。
赤小豆与相思子
唐朝诗人王维有首脍炙人口的咏情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借物抒情表达相思,委婉含蓄,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诗。但王维所说的“红豆”是指豆科植物“相思子”的种子,而中药“红豆”是指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干燥成熟种子,也称“赤小豆”。
豆科植物相思子的种子,俗称“红豆”,辛、苦、平,有大毒,与赤小豆不可混用,以免中毒。 [1]
赤小豆与木豆
木豆是赤小豆的混洧品,至今不少地区仍按赤小豆入药,或以木豆入药。木豆Cajanus cajan(Linn.) Millsp. 为豆科植物,别名赤小豆、树豆、观音豆(福建)、大木豆(广西)、三叶豆(云南)。种子略扁,类圆形,长0.6-0.8cm,宽0.5-0.7cm,新株肥足可大如黄豆,种皮黄褐色至红棕色,种脐白色,中纵向凹陷成沟状,一端与种皮连接处往往有一深棕褐色的斑点。子叶两枚肥大。种子在闽南按赤小豆同等使用,具有解毒消肿,主治小儿水痘,痈疽疮毒,水煎洗或捣烂外敷的功用。
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土壤要求不高,耐瘠薄,粘土、沙土都能生长,道路、山地均可种植都可生长,既耐涝,又耐旱,晚种早熟并且其生育期短。
适时收获
当赤小豆植株上部茎枝变黄,下部叶片脱落,豆荚颜色变浅时为适时收获期。收后及时晾晒促进后熟。贮存赤小豆籽粒的含水量必须控制在13%以下,否则极易变质
《神农本草经》《蜀本草》《名医别录》载,赤小豆可排痈肿脓血、清热解毒。 人们习惯将赤小豆与许多食材烹饪达到食疗健体的效果,如可以催乳瘦身, 可化痰止渴等。
药用价值
【性味与归经】 甘、酸,平。归心、小肠经。
【功能与主治】 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
【用法与用量】 9-3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神农本草经》言其“消热毒痈肿,散恶血不尽,烦满,治水肿及肌胀满”。《食疗本草》言其“甚治脚气及大腹水肿,散气,去关节烦热,令人心孔开,止小便数”。
适宜人群
赤小豆的营养价值非常高,但也不是人人都适合吃。医药界认为,赤小豆虽然无毒,但是人们的体质各不相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以赤小豆为营养品。如小孩平素吃东西较少,食欲不佳、营养欠佳、大便稀溏时,就不宜食用赤小豆。如果成人体质虚弱,正服用补益作用的中药时,就不宜食用赤小豆,否则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另外,小儿消化功能较差,虽然体质适宜于食用赤小豆,但也不能进食太多,导致消化不良。
注意事项
赤小豆能通利水道,故尿多、身体消瘦之人忌食。晋代名医陶弘景说赤小豆“:性逐津液,久食令人枯瘦。”《食性本草》载赤小豆“:久食瘦人。”《本草纲目》载“:赤小豆,其性下行,久服则降令太过,津液渗泄,所以令肌瘦身重也。”故而在食用赤小豆时应当注意不能久食。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打赏
 
更多>同类特产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特产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  桂ICP备17006920号-2
美滋滋特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