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市特产-竹蛏
竹蛏,是帘蛤目竹蛏科竹蛏属软体动物的统称。竹蛏贝壳光滑,黄褐色,有光泽,壳质脆薄;表面凸出,背缘与腹缘平行,后端钝圆,呈长方形,生长线明显。竹蛏的种类较多,主要有大竹蛏、长竹蛏、细长竹蛏和短竹蛏等。因两壳形似竹筒,故名
竹蛏主要分布于中国沿海各海域,栖息于浅海和潮间带沙中。竹蛏穿斜穴而居,若置少许食盐于穴中,可自行跃出。竹蛏以摄食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为主。竹蛏为雌雄异体,繁殖期为5-7月,其受精卵在海水中度过一段浮游生活期后,陆续发育成面盘幼虫。
竹蛏可入药,其味甘、咸,性凉,具有补阴、祛烦热、利水等功效,对妇人虚损、胸中烦热、湿热水肿不消等疾病有食疗促康复功效;并且现代研究发现竹蛏对胃炎、咽喉发炎、尿路感染也有一定的辅助效果。 此外,竹蛏还是海产珍品之一,因壳薄、味美、肉嫩、营养价值丰富而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竹蛏的养殖品种以大竹蜂和长竹坚为主,其个体大、生长快,是经济价值颇高的海水养殖品种。
长竹蛏(Solen goulddiConrad):贝壳细长,两壳合抱呈竹筒状,前后两端开口:壳质薄脆,两壳相等。贝壳前缘为截形、略倾斜,后缘近网形;壳顶不明显,位于壳的最前端。壳表光滑,被黄褐色壳皮,有时有淡红色彩带:生长线明显,沿后缘及腹缘方向排列。壳内面白色或淡黄褪色;铰合部小,两壳各具主齿1枚:前闭壳肌痕极细长,后闭壳肌痕近拉长的三角形,外套痕明显,前端向背缘凹入,外套窦半圆形。
大竹蛏(Solen grandis Dunker):贝壳长形,两壳合抱前后端开口,呈竹筒状。一般壳高29 mm,壳长127 mm,壳宽17 mm,大者壳长达140 mm,一般壳长为壳高的4-5倍。贝壳背缘与腹缘平行,只有腹缘的中部稍向内凹。贝壳表面凸出,被有一层发亮的黄褐色外皮,有铜色斑纹,,壳表平滑无放射肋,生长线明显,有时有淡红色的彩色带。贝壳内面白色或可见到淡红色的彩带。足部肌肉很发达,前端尖,左右扁,水管短而粗。两水管愈合,由若干环节组成,末端有触手,表面有相间排列的灰黑色和白色条纹。两壳各具主齿1枚。前闭合肌痕长,后闭合肌痕三角形。外套窦三角形。
直线竹蛏(Solen linearisSpengler)壳细长,壳长约为壳高的8-9倍,呈筒状。壳质薄。背腹缘直。前后均开口。壳顶位于贝壳的最前端,外韧带小。壳表生长纹细密。贝壳淡黄色有光泽的外皮,由壳顶上角至末端腹缘的对角浅将壳面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具紫红色与白色相间排列的彩带约30条;下部没色带。铰合部细小,左右两壳各具主齿1枚。
竹蛏是一种海产优质贝类,其适温范围为2-32℃,最适水温为15-27℃,并以摄食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为主,大部分栖息在盐分较低,且水深20-50cm的海域中长竹蛏生活于潮间带中区至潮下带浅海的沙质海底,潜入底内的深度为20-40cm,栖息的密度很大:繁殖期在春、夏之间。
大竹蛏穴居在潮间带中、下区和浅海的泥沙滩中,深度可达300-400 mm,洞穴斜约与滩面成70°-80°角。生殖期在5-7月。
直线竹蛏栖息于潮间带及浅海泥沙滩。
在我国从北到南沿海均有分布。其种类较多,在大陆东南沿海产量较多,在台湾则多产于中南部,尤其是台中及云嘉一带的砂泥海域。
长竹蛏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区均有分布。朝鲜、日本北海道南部至九州也有分布。大竹蛏分布于菲律宾、朝鲜和日本。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海南岛产于万宁、陵水、三亚、东方和澄迈沿海。直线竹蛏分布于印度一西太平洋海域。
食用价值
竹蛏肉味鲜美,产量大,分布广,在食用贝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竹蛏是海产珍品之一。因壳薄、味美、肉嫩,营养丰富成为竹蛏中的极品,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为我国重要的海产经济贝类之一。竹蛏适于氽、炒、爆等烹调方法,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蛏干。菜肴如:炒鲜竹蛏、氽鲜蛏、蛏肉糊等。
原料:竹蛏250g,水发粉丝20g,红椒粒、蒜末、葱花各少许,调料盐3g,生抽6毫升,蚝油4毫升,鸡粉2g,香油5毫升。
做法:取一个碗,倒入备好的粉丝、蒜末、红椒粒。加入少许盐、生抽、蚝油、鸡粉、香油,搅拌均匀。将处理干净的竹蛏放入盘中,放入拌好的粉丝。再撒上备好的葱花、红椒粒,待用。蒸锅上火烧开,放入竹蛏。(,盖上锅盖,用大火蒸10分钟至食材熟透。j揭开锅盖,取出蒸好的竹蛏即可。
闻气味:拿起竹蛏闻一下,看竹蛏是否有海味,如果有一股海味,那就说明这个竹蛏是新鲜的;如果没有,那就是放了一段时间的了,最好不要买。
试反应:买竹蛏的时候最好用手触摸一下竹蛏,看它能不能自由开合,是否活动,活的是新鲜的,死的最好不要买。
竹蛏干
竹蛏干的品质以干燥、肉色蜡黄,个体大,气味清香,完整清洁者为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