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柏县特产-白竹山茶
白竹山茶,云南省楚雄自治州双柏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白竹山茶产地为低纬度、高海拔山区,气候属典型的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立体气候特点,年最低降雨量900毫米,最高降雨量1100毫米,年均降雨量1000毫米,适宜茶树生长。白竹山茶,茶蓬平均高0.8-1米,树冠1.5-2米,呈水平状或弧型;茶叶成品条索紧实、匀整、有嫩茎、色泽微灰绿润;开汤香气清高、滋味浓醇、汤色黄绿明亮、叶底黄绿嫩匀。
2013年4月1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白竹山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品质特性
白竹山茶,茶蓬平均高0.8-1米,树冠1.5-2米,呈水平状或弧型;茶叶成品条索紧实、匀整、有嫩茎、色泽微灰绿润;开汤香气清高、滋味浓醇、汤色黄绿明亮、叶底黄绿嫩匀。
历史渊源
双柏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据《民国摩刍县地志》记载:“摩邑宜茶之地甚多,如城外之苍山,妥甸之老黑山,雨竜之土封山麓、白术山麓,乌上法脿街附近各处,极适种茶”。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法脿人从景东县引进云南大叶种茶,在法脿镇白竹山进行种植取得成功;《双柏县志》记载:“明清时期,鄂嘉有零星种植茶树,建国初期,各级人民政府积极倡导扶持发展茶叶生产。
1958年,法脿公社抽调一批青年开发白竹山种植茶叶,带动了白竹山茶的生产发展”。
1999年3月,白竹山茶“碧螺春”、“白竹银毫”被《中国云南名茶大观》收录。
2000年4月,白竹山茶产地法脿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实现了地方特色产品和特色文化开发的有机结合。
生产情况
2013年,白竹山茶种植总面积667公顷,年产量500吨。
产品荣誉
1995年11月,白竹山茶的“云雾龙爪”参加了由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和云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昆明科技成果暨新技术新产品展览交易会,荣获银奖。
2002年6月,云南省第二届茶叶交易会名茶评比中“碧螺春”荣获金奖,“白竹银毫、云雾茶”获得银奖。 [3]
2000-2002年,连续三届“云茶杯”评比中“白竹银毫、碧螺春”双双荣获“云茶杯”金奖,并认定为云南名茶。
2005年,“白竹山”品牌被农业部、中国消费者协会评为优秀知名品牌。
2008年1月,白竹山“云雾茶”被中国名优名牌产品推广中心认定为中国名优产品。
2013年4月1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白竹山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标志使用规定
(1)分级:根据鲜叶、加工技术、感官指标,白竹山茶分为名
优茶和大宗茶,名优茶和大宗茶又分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等4个等级。
(2)包装:有袋装和盒装;标签符合GB 7718—2011的规定;包装用纸符合GB 11680规定。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B/T 191规定。包装材料为瓦轮纸盒和锡箔纸,要求具有良好的防潮、阻氧、避光和无异味,并有一定抗拉强度,能保护茶叶品质,便于运输。
(3)标志:严格遵守《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规范》,实行公共标识与地域产品名称相结合的标注制度。
(4)贮藏:贮存应在清洁、通风、避光、干燥、无异味的库房内,周围无异味气体污染;原料、半成品、成品应分开放置;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存、混放。
(5)运输:运输工具应清洁、无毒、无异味、无污染;严禁与任何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接触或混装、混运;运输中应防雨、防潮和防暴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