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元韭黄
唐元韭黄,四川省郫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郫县唐元镇地处成都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是“中国韭黄之乡”。唐元韭黄以其鲜、香、脆、嫩和悠久的种植历史闻名,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无公害韭黄生产基地。
2009年07月1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唐元韭黄”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特点编辑
唐元韭黄色泽黄白如玉、肉质鲜嫩、香气浓郁、平均株长为500毫米以上,独具一格,品质优于其他产区。其产品营养价值高,富含各种维生素、胡萝卜素等营养元素,特别富含硒、磷,不仅鲜、香、脆、嫩,而且不受季节限制,一次播种可收割4—6年,一年可割2—3次。
历史溯源编辑
唐元韭黄在郫县种植已达300余年,主要集中在都江堰自流水系下游的徐堰河、柏条河、蒲阳河等河流沿岸的唐元、安德、古城、三道堰等镇。
明末清初,移民大举进入四川。相传有一支“杨家将”后裔从湖北迁移到蒲阳河下游南岸“五道龙门”处定居,将其带来的韭菜种子播种在蒲阳河河岸,开启了唐元韭黄的种植历史。
清康熙年间的一年夏天,连续下了几天倾盆大雨,导致蒲阳河上游的山洪暴发。洪水奔泻而下,淹没了杨家河心,将一断高土埂子冲塌,泥土盖住了田中韭菜。十多天以后,主人挖开泥土,发现原来的绿色韭菜叶已变成了嫩黄的韭芽,用清水将韭芽洗净后,芽黄白如玉,烹而食之脆而细嫩,人们叫作“韭菜芽子”,俗称“韭黄”。于是人们都采用泥盖韭菜,使韭菜叶子软化变黄,培育出现代的韭黄。后来,又有一个王姓种植户,家贫如洗,缺乏劳动力。在收完水稻后,没有及时把稻草担回家,而是顺手把稻草放在韭菜田边。二十多天后,王姓农户去收稻草,却意外地发现青韭已变成韭黄。烹而食之,竟鲜、香、嫩、脆,与泥土掩盖的韭黄口感不相上下。后人就根据这个原理,采用稻草扎成棚子遮光避阳来生产韭黄。
产品荣誉编辑
唐元韭黄先后获得了“西部农业博览会名优农产品金奖”、“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证书和产品证书”、“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验收”、“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验收”、“四川省精品农业标准化示范验收”、“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绿色食品认证”等荣誉。
2009年07月1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唐元韭黄”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专用标志使用
唐元韭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四川省郫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唐元韭黄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