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家埠大葱
姜家埠大葱,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姜家埠大葱种植土壤以砂壤土为主,地貌类型属河流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通气性良好,土壤pH值在6.3-7.5之间,适宜大葱生长。姜家埠大葱叶簇生,管状,圆筒形而中空,先端尖,叶表面披蜡粉;叶鞘为多层的环状排列抱合形成假茎,假茎经培土软化栽培后形成葱白,葱白高大,洁白,辣味稍淡,微露清甜,脆嫩可口,适易久藏。
2013年4月1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姜家埠大葱”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大葱属百合科植物,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属须根系;叶簇生,管状,圆筒形而中空,先端尖,叶表面披蜡粉;叶鞘为多层的环状排列抱合形成假茎,假茎经培土软化栽培后就是葱白,叶和葱白都能食用。在生长期,要求凉爽的气温,中等强度的光照,疏松、肥沃、保水力强的土壤,较低的空气湿度,较高的土壤湿度,并表现出耐旱、耐寒、喜湿、喜肥的特点。
姜家埠大葱叶簇生,管状,圆筒形而中空,先端尖,叶表面披蜡粉;叶鞘为多层的环状排列抱合形成假茎,假茎经培土软化栽培后形成葱白,葱白高大,洁白,辣味稍淡,微露清甜,脆嫩可口,适易久藏。
姜家埠大葱具有通体长直,整株长120-130厘米,葱白长60-70厘米,粗细均匀,直径为2-2.5厘米,叶色鲜绿,葱白紧实呈乳白色,质地脆嫩紧实,微辣清甜,耐储存。
历史渊源
姜家埠大葱栽培历史悠久,姜家埠大葱的原始品种于公元前681年由中国西北传入齐鲁大地,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明代时,大沽河西岸一带(今古岘、仁兆、南村等地)栽培已经很普遍,在公元1552年,其葱就被明世宗御封为“葱中之王”。
1987年,《平度县志》上有多处记载。
产品荣誉
2013年4月1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姜家埠大葱”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