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丝
豆丝是武汉市黄陂区三大特产之一,武汉八大名吃之一。主要食材有绿豆、大米。
豆丝是以绿豆、大米等为原料,磨碎成浆,在锅里摊成皮,切成丝,湖北人很爱吃,有汤豆丝、干豆丝、炒豆丝等多种吃法。豆丝是武汉市黄陂区的三大传统小吃之一(
还有黄陂三鲜、黄陂糍粑),也是长江中下游区域的农家传统食品,主要分布在湖北东南部、安徽西南部及江西。豆丝是用大米、绿豆等按一定比例打浆摊成饼此时为湿豆丝,一般吃饭是直接抹上酱料或自行包菜吃。当然为了便于保存可切丝晾干。在湖北黄陂豆丝是必不可少的年货,每年腊月,家家 户户做豆丝,飘出浓浓的年味。黄陂豆丝用纯天然野生葛根粉、精米、 黄豆、优质面粉、植物油等以传统手工工艺并结合现代先进生产工艺精制而成。黄陂豆丝它营养丰富、口味纯正、口感细腻有劲道,由主料大米、绿豆、葛粉、山药、荞麦、芦笋等营养保健材料,采用纯手工操作,没有任何污染源,实属天然绿色食品。在全国各大超市、网上皆可买到正品。
制作
豆丝,武汉的名小吃之一。豆丝姓“豆”?其实它的主料是米,其次才是绿豆。米一向不爱出头露面,从长出谷粒起,就在大田里低垂着头,做成食品后,自然也谦让地把姓氏推给别人了。如面窝,面窝也是以米为主,辅之以黄豆,这“面窝”二字,不知内情的人还以为与米不相干呢。
在不兑其他材料时,米才偶尔得以出头。譬如米粉,纯以米制成,但人们仍对米视而不见,只习惯叫“粉”。走进店堂,“老板,下碗粉!”宽粉、细粉、酸辣粉,米总是没有名分。稻米之乡,米称得上是所有小吃之母,博大而虚怀若谷。豆丝不妨也可叫作“米丝”?
我曾见人“打豆丝”:将米磨浆,按9比1的比例兑以绿豆,隆隆的磨声中,浆汁从石磨里争先恐后流出来。然后架大铁锅烧灶,火旺了,师傅舀一瓢浆在锅里,向四周抹开去,摊匀,盖上锅盖,两分钟后,一张豆丝面皮就熟了。双手揭起,放在米筛上,置凉后,在案板上折迭成一本书,不消半日,就摞成垛,发出米和豆的“书香”。豆丝现做现卖。买回去,切丝——实际是切成条,一指宽。何以叫丝?顺口,荆楚人的习惯。
豆丝是黄陂的三大传统小吃之一,用大米、绿豆等打浆摊成饼,然后切丝晾干。按传统惯例,豆丝是黄陂人必不可少的年货,每年腊月,家家户户做豆丝,飘出浓浓的年味。据了解,国家卫生部认定葛为药、食两用植物,我国素有“南葛北参”之美称。葛根富含多种黄酮类成分,并富含20多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黄陂山区的野生葛根资源非常丰富,生产成本不会太高。”葛粉豆丝,煮熟后晶莹剔透,入口即化,味道十分独特。有关部门认可的葛粉豆丝标准,保证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方法
炒食是豆丝的基本吃法:锅里下油,油要重,豆丝喝油,少了入口干涩;下切好的姜丝、大蒜、小白菜或大白菜,拌以肉丝;炒至九成熟,豆丝入锅,加盐、味精、胡椒,不停地翻炒。一会,一盘香喷喷豆丝就可上桌了。豆丝晒干后,可贮藏一冬。干豆丝适合在冬天煮食,用高汤,加肉末、白菜,煮成糊汤豆丝。曾见乡里人,端着大瓷碗,蹲在屋檐下,呼哧呼溜,吃得风生水起。
1,煮食冷水下锅:将豆丝放入水中,小火慢煮熟透即可加调料食用。煮食开水下锅:先将水烧开,再放入豆丝,中火煮熟即可加调料食用。2,炒豆丝:用凉水浸泡30分钟,滤干水份,用植物(动物)油中火炒,散状柔和爽口。蒸豆丝:直接将干豆丝放入蒸锅中蒸6--9分钟,取出后蘸佐料吃,甜、 辣、咸均可。3,下火锅:先用温开水浸泡10分钟,滤干水份等火锅汤料滚开再把豆丝加 入,煮开即食。4,炸豆丝:植物油炸,香脆可口。当然,我们并不是提倡此种吃法,炸制 过程会产生少量有害物质。
特别提示: 煮豆丝的时间要比煮面条稍稍长些,因为豆丝没有面条那么容易熟。食 用前按您的口味加入喜爱的辅料和调味品,最好加入青菜或是腊肉咸肉 ,加入蕃茄或是金针菇等味道更佳,也可与糍粑一起煮更有一番风味,还可作配料与其它菜肴一起炒,也是不错的下酒菜。还有一种吃法,味道最美,那就是摊成饼时,用油煎一会,喜欢咸味的可以卷上咸菜,喜欢甜味的可以加糖,此种滋味不是切丝晾干可以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