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油,是油茶籽油的简称,又名山茶油、茶籽油,是从山茶科山茶属油茶物种成熟种子中提取的纯天然高级食用植物油。油茶树与油橄榄、油棕、椰子树并称世界著名的四大木本油料树种。油茶籽含油率一般为25%~35%,所榨出的油茶籽油主要含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其脂肪酸含量、比例与橄榄油极为相似,素有“东方橄榄油”的称号。
2017年5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三江茶油”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特点
茶油,是油茶籽油的简称,又名山茶油、茶籽油,是从山茶科山茶属油茶物种成熟种子中提取的纯天然高级食用植物油。油茶树与油橄榄、油棕、椰子树并称世界著名的四大木本油料树种。油茶籽含油率一般为25%~35%,所榨出的油茶籽油主要含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其脂肪酸含量、比例与橄榄油极为相似,素有“东方橄榄油”的称号,有些营养成分的指标还要高于橄榄油。由于油茶整个生长过程无需使用化肥、农药,油茶果生长期从开花到成熟,历经冬、春、夏、秋之雨露,尽吸天然养分、日月精华,营养价值极高,是能够与橄榄油相媲美的高档健康食用油。
产地环境
三江茶油产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境处于低纬度地区,属中亚热带、南岭湿润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为17℃至19℃之间,南北气温相差1℃至2℃;雨热同季,寒暑分明,晨昏多雾,四季宜耕;一年四季,春多寒潮阴雨,夏有暴雨高温,伏秋易旱,冬有寒霜。
三江侗族自治县属红壤地带,但随着山地海拔高度的不同,分为红壤地带黄红壤地带、黄壤地带;三江侗族自治县垂直分布规律大体是500米以下的丘陵为红壤地带性土壤,500米至800米为黄红壤地带性土壤,850米以上为黄壤地带性土壤。土壤总的特点是:土体肥厚,多为壤土;有机质含量高,适宜种植茶树。
历史渊源
清代嘉庆年间(1760-1820年),《廖志》记载“境多坡地,少平原之故,田谷不能自给……。”“县山地多,乡民有山地者,多不愿佃农,因土地肥沃,种茶、桐可获厚利”。
2001年8月,三江县荣获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油茶之乡”称号。
生产情况
截至2017年底,三江县有油茶林61.7万亩,覆盖15个乡镇的86个贫困村,该县完成油茶品改4593亩,建设油茶品改示范基地7个,建成油茶苗木繁殖基地150亩,培育苗木400万株,扶持贫困户开发油茶种植1580户4520人。
产品荣誉
2017年5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三江茶油”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三江茶油产地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立地条件
海拔200米—600米,坡度≤250,土壤厚度≥0.8米以上,土壤pH值在4.5—6.5之间,土壤质地为壤土。
品种
小果油茶和普通油茶类。
苗木
实生苗或嫁接苗。
定植
定植时间为1月至2月。栽培密度为每公顷栽植1110株-1650株。
施肥
以有机肥为主,结合施用少量化肥。
油茶果采摘时间
寒露或霜降时期。
产品加工工艺流程
以60℃—70℃低温物理压榨法,按照:茶籽→清理→晾干(7天—10天)或烘焙(24小时)→破碎→轧胚→蒸炒→压榨→过滤的流程进行加工。
产品质量特色
感官特色
棕黄色液体,香味浓郁。
专用标志使用
三江茶油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三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广西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三江茶油的检测机构由广西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