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岗糯米糍
萝岗糯米糍,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天下荔枝在广东”,荔枝珍品在萝岗。萝岗的糯米糍荔枝被誉为岭南第一品,果大、果皮鲜红美观,皮薄肉厚核小,肉质嫩滑,香甜多汁,风味极佳,与萝岗的桂味与增城的桂绿并称为“荔枝三杰”,享誉港澳、东南亚地区的名牌产品。2011年获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1年11月3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萝岗糯米糍”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特点
果实性状
萝岗糯米糍以其果皮鲜红,肉厚核小,肉质嫩滑,香甜多汁,风味极佳而闻名中外。糯米糍有两个品系,一为红皮大糯或双肩红,果大,皮厚,裂果较少。另一个白皮小糯或称白壳仔,果较小、皮薄、易裂果。果实呈扁心形,纵径3.2—3.7厘米,横径3.2—3.6厘米,平均单果重25克,果形整齐;果皮鲜红色,厚0.5—0.8毫米,龟裂片明显隆起,呈狭长形,纵向排列,裂片峰平滑,缝合线较明显;果肩一边显著隆起,蒂部略凹。果梗细长,直径2毫米,与果肩形成斜角(约45度),果蒂直径3毫米,种柄细,不明显;果肉乳白色,厚1.0—1.6厘米,肉质软滑,多汁,味浓甜,品质风味优良,可食部分占全果重的82—86%,含可溶性固形物19—21%,100毫升果汁中含维生素丙20。4—30.8毫克,酸0.2克;种子小,常退化或中空,长1.7厘米,宽0.8厘米,平均重0.6克,有些年份也出现个别饱满的种子。
历史渊源
糯米糍是萝岗荔枝的名贵产品,其以品质优良、香甜可口而享誉中外。早在汉代就已作为贡品年年进贡朝廷,到了唐代中叶,萝岗糯米糍已远销国内外。
清代文人吴应逵撰写的《岭南荔支谱》第85页中记载了清代举人崔弼在《珍帚篇》的诗注:“水晶丸,俗名糯米糍,出于番禺鹿步司之北村(今广州市郊萝岗笔村),肉厚而韧,香液与挂绿绝似,而实较大,核则小如赤豆耳。”
民国版的《番禺县志》上也有这样的记载:“萝冈洞后枕牛首峰,钟氏世居其地,田狭山多,种果为业,梅荔为独盛。夏时荔火流丹,全洞皆赤,有火山、田岩、糯米糍、桂味数种,而萝冈糯米糍、桂味尤胜。”萝岗糯米糍的来历和掌故到处流传,家喻户晓。昔年,吕纯阳(即吕洞宾)云游四方,见萝峰(指的是萝岗的萝峰山)怪石嶙峋,然紫气隐透,遂投金丹于石缝,须臾成树,次年林繁叶茂,花馥果甜,名曰荔枝,数年果木成林,仙人种果福荫后世。
虽然只是一种神话传说,但据萝岗当地的一位名叫梁中成的老人介绍,在明代的时候,整个萝峰山的周边包括贤江村、萝岗村、笔岗村等,从山脚到峰顶都长有这种野生的“山枝”(即未经嫁接自然生长的荔枝),这种山枝结的果外形美观,色泽鲜红,果大核细,肉厚汁多,肉质软滑可口,味很浓甜。有一年,明代的一位官员巡视笔岗村,当时正值蝉鸣酷暑、荔熟枝头的时节,村中绅士忙摘荔枝园荔枝接待,那官员品尝后大赞此荔枝肉厚、核小、清甜,有如“糯米糍”(民间用糯米、生油、白糖制成的一种点心,以香、滑、甜著称),自此以后,村民就把这种荔枝叫“糯米糍”。后经过几百年的不断栽培、繁殖,在萝岗萝峰山脉的周围形成为了历史上久负盛名的几个“糯米糍”产区,即山的东北角是历史上有名的贤江村“糯米糍”产区,山的西边是有名的萝岗村“糯米糍”产区,而山的南边又是非常有名的笔岗村“糯米糍”产区。
到了20世纪50、60年代,萝岗公社成立了萝岗供销社,由萝岗供销社把这些产区的“糯米糍”实行统购统销,并且以“萝岗糯米糍”的品牌出口到东南亚以及欧美国家,最终培植成为一种萝岗地区特有的珍稀品种——萝岗糯米糍。
产品荣誉
2004年,萝岗糯米糍被评选为“广州市名优产品”。
2011年11月3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萝岗糯米糍”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专用标志使用
萝岗糯米糍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萝岗糯米糍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