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斗鸡
吐鲁番斗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斗鸡是中国古老的鸡种,据1988年出版的《中国家禽品种志》标记,吐鲁番斗鸡和中原斗鸡、漳州斗鸡、西双版纳斗鸡并称为“中国四大斗鸡”,被列入国家和新疆家禽资源保护名录。吐鲁番的斗鸡具备身材剽悍,双腿健壮,脖颈俊秀,目光犀利,凶猛顽强等基本特征,骁勇善战闻名国内外,甚至打败过世界最著名的泰国斗鸡。
2012年12月27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吐鲁番斗鸡”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特点
吐鲁番斗鸡是中国四大斗鸡品种之一,是高蛋白、低脂肪、高营养价值的珍禽品种,主要靠吃粮食、树林草丛中的虫子散养长大,不吃激素,是吐鲁番重要的特色美食。
吐鲁番斗鸡冠为矮小的复冠,冠、肉垂、耳叶均呈红色,虹彩呈红褐色。毛色分黑色、麻色和浅栗褐色。胫呈肉色,亦有青色。有的颈羽、皮肤呈肉色。吐鲁番斗鸡体大,胸部向前突出,肌肉丰满紧凑,肉质鲜美,脂肪少,非常适合红烧烹饪。
历史渊源
斗鸡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传统娱乐形式,有很高的观赏娱乐价值,据历史记载,斗鸡首先在亚洲被育成,然后传到欧美,现已经分布在世界的许多国家。斗鸡作为一种传统风俗、一种民间娱乐、一门独特艺术,被人民群众所喜爱。
从隋唐到明清,吐鲁番地区就曾经一度有过官方每月斗鸡竞赛的记载,当时的斗鸡只是官府上层人士休闲娱乐的一种消遣,民间斗鸡绝对禁止。民国时期,这里的斗鸡娱乐仍然经久不衰,外国人,关内人,他们不惜长途跋涉万里迢迢,怀抱着自己养的斗鸡前来竞争,每次都被吐鲁番人养的斗鸡而最终打败,个个扫兴而归。
吐鲁番斗鸡驯养历史悠久,据吐鲁番地方志记载,清雍正十年(1732年),当地群众有爱好斗鸡的习惯,有人专门以喂养斗鸡为职业,并代代相传,积累了一套细致周密的选配、饲养、管理和训练技术。
民国初年,一位内地人士听说吐鲁番的斗鸡无比凶猛,别的斗鸡品种根本不是对手,自认为是世代眷养斗鸡的高手,就从他亲自眷养的斗鸡中精心挑选出纯种泰国斗鸡,来到吐鲁番地区和这里的斗鸡一决雌雄。泰国斗鸡体大、威武,前爪就好像是把利剑,嘴就像把利刺,骁勇善战,攻击性强,杀伤力大,堪称为世界著名的斗鸡之冠。在吐鲁番的斗鸡场,本地的斗鸡和外国的斗鸡在这里“一决死战”。一场殊死的斗鸡表演吸引了不少观众,泰国的斗鸡一出场就显得傲岸神气、耀武扬威、虎视眈眈,本地的斗鸡出场也是从容不迫、眼光鄙视,展翅抖腿,几个回合下来泰国的斗鸡断趾折臂,歪嘴斜眼,鲜血淋淋,狼狈逃窜。从此,吐鲁番斗鸡名声大噪,远播海外。
产品荣誉
2012年12月27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吐鲁番斗鸡”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历史文化
中国早在二三千年前,在陕西渭河流域就已广泛饲养斗鸡,《列子》中载:记省子为周宣王养斗鸡。《史记》中还记载,前770年,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季平子与后昭伯因斗鸡而得罪鲁昭公而打起来。唐代有歌谣说: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唐朝是斗鸡的全盛时期,由于统治者与贵族喜爱斗鸡,大大推动了斗鸡博戏的发展,长安城中以斗鸡为事者不可胜计。
自古斗鸡不仅在民间广泛普及,也是皇室贵族所钟爱的娱乐活动,盛行于文人是大夫。唐人对斗鸡的狂热丝毫不亚于今人对世界杯的痴迷。唐初四杰王勃因斗鸡还曾写过一篇檄文,文中写道:“两雄不堪并立,一啄何敢自妄?养成于栖息之时,发愤在呼号之际。望之若木,时亦趾举而志扬;应之如神,不觉尻高而首下。于村于店,见异己者即攻;为鹳为鹅,与同类者争胜。爰资枭勇,率遏鸱张。纵众寡各分,誓无毛之不拔;即强弱互异,信有喙之独长。昂首而来,决胜鹤立;鼓翅以往,亦类鹏抟。搏击所施,可即用充公膳;翦降略尽,宁犹容彼盗啼。岂必命付庖厨,不啻魂飞汤火。羽书捷至,惊闻鹅鸭之声;血战功成,快睹鹰鹯之逐。”斗鸡貌似激发了文人墨客们的血性,其实王勃关于斗鸡的檄文是为沛王写的,用以声讨英王的斗鸡。这篇檄文因王勃的惊为天人的文笔与盛名,影响堪称惊天地、泣鬼神,直接就把英王气了一个趔趄。于是昔日的皇家兄弟几乎为此反目成仇,最后不得不靠高宗居中调停才罢休了事,而檄文作者王勃则被高宗一气之下罢官去职,贬成了闲人。
唐代以斗鸡作文的还有张仲素的《春游曲》:“当年重竟气,先占斗鸡场。”张籍的《少年行》:“日日斗鸡都市里,赢得宝刀重刻字。”于鹄的《公子行》:“马上抱鸡三市斗,袖中携剑五陵游。”诗仙李白据说就曾经因为一次斗鸡活动搞得情绪激动、最后像注射了鸡血一般,拔刀把对手捅死在当场,远走天涯成了逃犯。在这些人笔下,斗鸡活动不光是一种娱乐,甚至与勇气、侠气相关联,实在是让人觉得彪狂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