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华中特产  华东特产  华南特产  北特产  西南特产  东特产  山东特产  湖北特产  四川特产  西北特产 

苴却砚

   日期:2020-05-11     来源:美滋滋特产网    浏览:339    评论:0    
核心提示:苴却砚苴却砚,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苴却砚是中国名砚之一,石材产于中国西南攀西大裂谷金沙江沿岸
2020-5-11 20-28-46
苴却砚
苴却砚,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苴却砚是中国名砚之一,石材产于中国西南攀西大裂谷金沙江沿岸(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大龙潭乡境内)的悬崖峭壁之中,此地古称“苴却”,故谓之苴却砚,以其丰富的膘、眼、线、纹等众多石色称雄于砚界,被誉为“中国彩砚”。其石色紫黑沉凝,石质致密细腻,莹洁滋润,发墨如油,存墨不腐,石晶绚丽丰富。
2011年07月05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苴却砚”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特点编辑
苴却砚,创意独特,质地优良。手扶之如婴儿肌肤,扣之其声如瓦似金,质地实坚且莹润如玉,砚堂呵气凝珠,冬天历寒不冰,盛夏存墨不腐,贮水不涸,磨墨无纤响,发墨如油,下墨不损毫,具有良好的琢磨性和抛光性,并具有油脂蜡状光泽和独特的眼、膘、线等石品花纹,千姿百态、色彩斑斓。苴却砚源远流长,是工艺雕刻的一朵奇葩,被誉为“砚中珍品”、“砚中瑰宝”、“砚中奇品”。 [1] 
“苴却”,当地读作zuoquo,是彝语发音。“苴却”是一个历史地理概念,指明嘉庆至清雍正年间一行政区域及其相关地域:“东至会理,南至元谋,西北至永胜,西南至祥云”,主要区域在今云南永仁县及川滇交界相关区域。苴却历史上是一个彝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主要生活着彝(白夷)、汉、么些、傈僳等多个民族。1965年,四川省攀枝花市成立,该地区中苴却石产区划归攀枝花市仁和区管辖。从已有的资料看,“苴却”既然是中国彝族语音的汉译字,本身就是彝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在“苴却”这片土地上世世代代生活、繁衍着的,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他们一边从事生产劳作,一边从事艺术活动,创造着美,他们雕刻制作的苴却砚必然深深打上民族的烙印。
苴却砚石的石品花纹极其丰富,色彩绚丽,品相上乘,集多种名砚之珍贵石品于一身。苴却砚石质优良。苴却石紫黑沉凝,莹润细密,腻而不滑,抚之如婴肤,有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的特点。苴却石颗粒十分细小,根据地质矿产部综合岩矿测试中心的测试报告:苴却石粒径在0.0066—0.024毫米,比端细近一倍,苴却石很“受刀”,可以雕刻十分精细的东西。高品质的石眼。石上有眼,且眼瞳炯炯,鲜活生动,此千古绝伦。苴却石之“眼”有四大特点:质纯、灵动、色绿、形大而多,此四点其他名贵砚石均不可比。绚丽多彩的膘。端砚有石眼而基本无膘,歙砚、鲁砚、贺兰砚等诸多名砚均有膘无眼,而苴却石却是鱼和熊掌兼得。苴却砚石不仅有石眼,而且还有绿膘、黄膘、玉带膘、胭脂冻、水藻纹等珍贵石品。其绿膘鲜绿多彩,黄膘纯正亮丽,胭脂冻肉红柔和,复合膘由多种石品花纹混合在一起,往往形成天然水彩画。
专用标志使用
苴却砚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苴却砚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打赏
 
更多>同类特产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特产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  桂ICP备17006920号-2
美滋滋特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