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鱼
唐鱼(学名:Tanichthys albonubes)。属于鲤科唐鱼属,本属仅有1种,分布于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唐鱼为我国特有种,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但是由于分布狭窄,种群数量稀少,现已野外绝灭。
外形特征
唐鱼体细小,长而侧扁。腹部圆,无腹棱。吻短而圆钝。口小,亚上位。口裂下斜,下颌突出,前端无瘤状突,上颌无缺刻。无须。眼大,侧上位。眼后头长显著大于吻长。体被圆鳞,无侧线。背鳍短,起点显著于腹鳍之后。胸鳍末端稍钝,向后远不及腹鳍起点。腹鳍短小,末端可达肛门。肛门接近臀鳍起点。臀鳍接近于背鳍相对。尾鳍叉形,末端稍尖。下咽骨弧形,较窄。咽齿纤细,末端略带钩状。鳃耙短而稀疏。鳔2室,后室较前室长。腹膜灰白。 [1]
唐鱼生活时体色艳丽多彩,为一种著名的观赏鱼类。一般体背棕色,腹部银白,沿体侧中部有1条金黄色或银蓝色纵行条斑,在条斑上下各有数道深棕色线纹。尾柄基部有1红色圆斑。虹膜金黄。背鳍基部红色,其他各鳍黄绿,边缘透明。此鱼因最初发现于我国广州市郊白云山溪,故英文泽名为白云山鱼。
分布
金丝鱼为我国特有种,分布区窄,近代仅分布于广东省白云山、花县以及广州附近的山溪中。
保护级别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列为:野外绝灭(EW);
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鱼类》,濒危等级:绝迹(野生)。
由于本种繁殖力不强,种群小,个体数量原属稀少。近几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造成产区山林破坏,水土流失,使山涧断流或改道。唐鱼原分布区的生态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导致在自然界中已经很难发现其踪迹。
经济利用
人工饲养个体常见,为受欢迎的观赏鱼,适合生活于弱酸水中,性情温和,主要活动于水中上层。接受食物很广,可喂食一般干粮或红虫,可与其他大小相近的鱼类混养,容易饲养。雌鱼肥硕夏季可移至室外饲养。可容忍低至摄氏5度的水温。繁殖是以散性卵的方式,人工环境下易繁殖,但应保护鱼卵免受亲鱼吞食。本种在人工养殖下亦繁殖出多种变种。
雌雄鉴别
雌鱼的体型比雄鱼稍短壮,腹部膨大略带白色,背鳍的红色较多。发情时可见雄鱼追逐雌鱼。
雄鱼的体型比雌鱼略瘦长,背鳍和腹鳍也较大,且色泽比雌鱼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