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枇杷
攀枝花枇杷,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攀枝花枇杷产自攀枝花市海拔1300—1700米的地区,产品于元旦、春节期间上市,主要生产的品种以“早钟六号”、“大五星”等大果型品种为主。攀枝花枇杷果大,卵圆形或长卵圆形,果皮橙黄色,果点密、细、果面光洁,富有果粉与茸毛,果锈极少,具有肉质细腻,汁液丰富,味浓甜略带酸,风味浓郁等特点。
2010年1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攀枝花枇杷”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产品特点
外在感官
攀枝花枇杷果大厚实,卵圆形或长卵圆形,果形整齐均匀,果面呈金黄色或橙红色、色泽鲜艳、果皮薄、果点密、细、光滑,毛茸多、有果粉,果锈极少,皮薄。果肉厚、橙黄色,果肉细腻、软滑爽口、甜味浓厚、汁多鲜美,风味浓郁,种子3—5粒。
药用价值
《本草纲目》中记载:枇杷乃和胃降气、清热解暑之佳品良药。枇杷叶和果实可入药,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等功效。
历史渊源
枇杷,古名芦橘,又名金丸、芦枝,是蔷薇科中的苹果亚科的一个属,为常绿小乔木。枇杷原产中国东南部,因果子形状似乐器琵琶而命名。
地处川滇交界的攀枝花,拥有以南亚热带为基带的“岛状”立体气候,具有生产优质早熟枇杷独特的气候优势,是中国重要的“早春枇杷”产区。当地枇杷种植历史悠久,很早就有原生枇杷生长。
20世纪60年代,攀枝花市开始人工栽培枇杷。
20世纪90年代初,攀枝花市引进了“解放钟”、“大五星”等大果型枇杷品种。
1996年,攀枝花枇杷开始大规模种植。
2017年12月,攀枝花枇杷首次走出了国门,出口到了加拿大的温哥华、多伦多等城市。
生产情况
2010年,攀枝花枇杷保护面积0.73万公顷,年产量5万吨。
2017年,攀枝花枇杷主产区米易县枇杷种植面积达2.5万亩,年均出产枇杷1.25万吨,产值达到2.16亿元。
2018年,攀枝花市枇杷种植面积已达3.2万亩,产量1万余吨。主产区米易县建成包括丙谷镇芭蕉箐村、草场乡龙华村和白马镇威龙村在内的3个枇杷种植示范区,种植面积达1600多公顷,年均出产枇杷1.25万吨,产值达到2.16亿元。
产品荣誉
2005年,攀枝花枇杷获得“A级绿色食品”证书。
2010年1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攀枝花枇杷”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