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毛湖哈密瓜
淖毛湖哈密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伊吾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淖毛湖农场位于新疆“东大门”之称的哈密地区伊吾县境内,北邻蒙古国,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三师最边远的一个边境团场。淖毛湖农场的地理位置十分独特,它位于古老的淖毛湖湖底的中间,是封闭式的山间结构的断陷盆地,也是新疆著名的七大风区之一。此地夏季酷热,生长季节平均气温高于哈密,昼夜温差大,平均日较差在10℃以上,极大日较差在25℃以上,光热条件在全疆首屈一指,年日照时数3326小时,这些独特的气候条件是淖毛湖哈密瓜获得优质、高糖、高产的关键,也是优于其他地区哈密瓜的最有利的条件。淖毛湖哈密瓜颜色金黄、郁浓香甜、细腻可口、醇厚甘美。
2010年0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淖毛湖哈密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产品特点
外在感官
淖毛湖哈密瓜品种为优质、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熟期适宜的优良品种,如8601、金密8号、金皇后等,其中以晚熟品种8601为主栽品种,果实椭圆形,果面黄色覆有少量绿色条带,网纹细密布满果面,果肉质密橘红色,肉质酥、脆、细、甜,口感较好,纤维少,果皮厚有韧性,适宜长途运输和贮藏。
历史渊源
新疆哈密瓜的栽培历史约2000年,东汉始到唐代的900年间,哈密种瓜已相当普遍。
据成于唐僖宗光启元年(885年)的《沙州伊州志》残卷(即敦煌·哈密志)记载,唐代西域园艺发达,诸如葡萄、甜瓜、桃、李、梨、杏等比比皆是。
到了清代哈密瓜的种植已相当可观。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后,哈密回王额贝都拉每年都带哈密产的甜瓜等物品到北京朝贡,哈密瓜由此得名,清温文奠在《昆仑旅行日记》中写道:“每岁进贡例于元旦日时呈,皇帝早膳后必进哈密瓜,西太后尤喜食之。”
民国时期,哈密瓜十分有名,民国七年(1918年)出版的《新疆小正》中记述“凡瓜甜而美者皆哈密来也。”民国十九年(1930年)刘文海在《西行见闻记》中说:“哈密瓜甲天下……余曾环世界两次,又足迹遍中国,所尝之瓜未有类于此者……。”
新中国成立之后,哈密瓜的生产不论在种植面积上,还是品种和产品数量上都大大超过了任何时代。
淖毛湖农场哈密瓜种植史与哈密同步,但因这里气候特殊,偏僻闭塞,交通又极不便利,一直未能形成规模生产,属典型的自产自销生产方式。建场初期种植面积200亩左右,只满足于本地职工食用,不作为商品出售。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土地包产到户后,淖毛湖哈密瓜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由于种植技术相对落后,产量、商品率较低,所产哈密瓜也仅在哈密区域内销售。
1997年,第一批晚熟哈密瓜在伊吾县淖毛湖农场试种成功,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经过数十年发展,成为全疆哈密瓜最好、最大的产地。淖毛湖农场又开展了农产品质量追溯项目,用现代化、信息化的手段进行管理,实现了哈密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控制。
产品荣誉
淖毛湖哈密瓜连续获得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多次获得绿色食品博览会“最畅销产品奖”。
1997年,淖毛湖哈密瓜“8601”系列产品在的乌洽会上获“产品开发奖”。
2002年,淖毛湖哈密瓜在中国绿色食品福州博览会上被评为“最畅销产品奖”。
2006年,淖毛湖哈密瓜获得了2000亩“有机哈密瓜生产基地”认证,主持的哈密瓜膜下滴灌栽培技术推广应用项目也获兵团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0年,淖毛湖哈密瓜被评为“上海世博会新疆馆指定礼品”。
2010年0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淖毛湖哈密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5年,淖毛湖哈密瓜入选全国百家合作社百个农产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