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格脐橙
红格脐橙,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红格镇是攀西脐橙、椪柑生产基地,这里多为山地,日照强,生产的水果甜味浓,受到消费者喜爱。红格脐橙成熟期早,果皮橙黄色,果面光洁,油胞细腻,皮薄。肉质脆嫩化渣,味浓甜,香气浓郁。
2010年1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红格脐橙”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产品特点
(1)外在感官特征:红格脐橙成熟期早,呈椭圆形,果皮橙黄色,果面光洁,油胞细腻,皮薄。肉质脆嫩化渣,味浓甜,香气浓郁。
历史渊源
20世纪80年代,盐边县试种红格脐橙,并逐渐发展壮大,规模最大时,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左右,年产量3000万斤,年产值5500万元,是红格第一大经济作物。
2013年,脐橙果树患上了“缩果病”:结果后,果实能长大,但是到一定程度后,不会变黄,会变软,最后掉落,有些植株甚至死亡。因为患病,村民们对脐橙的期望逐渐降低,开始大面积砍树,换种芒果等经济植物。红格脐橙实际患上了黄龙病,一种靠媒介木虱子传播的疾病,缩果只是一种表象。在此前,因为对木虱子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理办法,导致果树大面积发病。红格脐橙患病导致产量大幅下降,紧接着每年有上百万斤云南宾川脐橙乘虚而入,打着“红格脐橙”的名号公然销售,消费其品牌价值。
2013年,在红格镇脐橙还未被砍伐完之前,盐边县启动红格脐橙抢救性栽培试验示范项目,旨在抢救这一受病虫害侵扰的特色水果。
2015年,试验区域内的所有脐橙树没有患病,长势良好。物理隔离木虱子,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红格脐橙重新焕发生机活力的新模式。
2016年,红格脐橙防伪溯源系统启动仪式在益民乡水果协会举行,标志着红格脐橙防伪溯源系统正式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