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生蚝,外壳坚硬,蛎体饱满或稍软,呈乳白色,体液澄清,有弹性,肥厚爽滑,滋味鲜香,有淡淡的海腥味。理化指标:蛋白质≥6.9克/100克,钙≥75.0米克/100克,锌≥130.0米克/千克,牛磺酸≥500.0米克/100克。
2018年7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北海生蚝”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特点
北海生蚝,外壳坚硬,蛎体饱满或稍软,呈乳白色,体液澄清,有弹性,肥厚爽滑,滋味鲜香,有淡淡的海腥味。理化指标:蛋白质≥6.9克/100克,钙≥75.0米克/100克,锌≥130.0米克/千克,牛磺酸≥500.0米克/100克。
产地环境
北海生蚝产自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北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2.9℃,极端最高温度37.1℃,极端最低温度2℃。年平均降雨量1775.4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940.9小时,年平均太阳总辐射5208兆焦耳/平方米。主要气象灾害是台风,历年系数2.9个。
北海海岸线东起与广东廉江县交界的英罗湾,西至与钦州市交界的大风江港,全长668.98千米(其中海岛岸线140.81千米),海滩涂500千米。北部湾渔场总面积16万平方千米,海滩涂(潮间带)72.677万亩。浅海(0~10米水深)面积226.34万亩。可供养殖面积21万亩(其中水面8.73万亩)。海水平均盐度31%-32%,溴含量55~60ppm,适宜养殖生蚝。
历史渊源
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2年),北海就有养殖生蚝的记载;
2013年,北海市成立北海贝类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生产情况
截至2017年底,北海市生蚝养殖面积达4.6万亩,产量11.2万吨,产值6.7亿元。产品主要销往广东、福建、四川、湖北、浙江、北京、上海、重庆等省市。
产品荣誉
2018年7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北海生蚝”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北海生蚝产地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A1-8廉州湾农渔业区、B1-8廉州湾西南部浅海农渔业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品种
近江牡蛎。
环境条件
采苗环境条件:风浪较小,潮流畅通,有天然或人工养殖近江牡蛎的河口两侧滩涂或内湾,无污染源;底质包括有泥沙底、泥底、沙泥底和岩石底质;海水盐度3.87至19.61ppt,水温24至31℃。
养殖环境条件:海水盐度15.27至24.36ppt,水温24至31℃。
育肥环境条件:海湾上段或近河口,水温16至28℃为宜,海水盐度20.58至32.74ppt。
养殖管理
采苗:采苗时间4月至8月,采用伞形采苗法、“井”字形采苗法和垂下式采苗法进行天然采苗。
苗种:苗种在采苗场培育3至6个月,壳高达到5毫米以上转移至养殖场。苗种密度2000粒/米为宜,颜色以红褐色为主,平贴生长,壳缘不翘起。
养成:采用栅架式、浮筏式和延绳式养成方法。蛎苗培育12至18个月,壳高8厘米以上时转移育肥场育肥。
育肥:育肥时间为收获前的3至6个月。将牡蛎从附着器上剥下运至育肥场,壳顶打孔穿成串或用水泥粘在绳上,吊养;育肥期间放养密度为养成期的三分之一。
饵喂:产地范围内放养,不投喂饲料,生蚝自行摄食海水中的天然饵料。
收获
养殖周期3年,9月份至翌年5月份、壳高10厘米以上收获。
专用标志使用
北海生蚝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原产地地理标志行政部门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原产地地理标志行政部门审核,报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后予以公告。北海生蚝的检测机构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原产地地理标志行政部门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