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烧鸡
山东烟台福山县传统菜。其主料选用地产当年雏鸡,经初加工后,再炸、蒸而成,因其体形较小,又名烧小鸡。相传在明代福山民间已广为流传。福山烧鸡肉嫩、味鲜,鸡肉蛋白质含量较高,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有滋补身体、增强体力的作用。
传说明朝隆庆年间,福山人郭忠皋,在京任兵部尚书。他为官清廉,善察民情,敢纳正言,深受皇帝的赏识,百姓的爱戴。郭忠皋在任期间,有一次皇帝到他府上做客,郭忠皋按照福山的风俗精心地准备家宴。家中的厨师都是家乡人,旧时的风俗宴席上少不了鸡和鱼:鸡代表吉祥,飞黄腾达;鱼代表如意,连年有余。
宴席的第一道菜便是“清蒸小公鸡”。不料,掌火的小徒弟一时走神把锅烧干了,宴席马上就开始了,大厨十分恼火,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将烧成金黄色的鸡端上了酒桌。皇帝和大臣们品尝了这口味独特的鸡后,都赞不绝口,皇帝还特意让人把大厨叫到跟前,询问这道菜的名字,大厨慌乱中不知所措,也叫不出名来,只知道自己是福山人,蒸鸡的锅烧干了,就结结巴巴地把这烧干锅的鸡说成了“福山烧鸡”。
从此,便有了“福山烧鸡”这道菜,因为烧鸡的火候不容易掌握,后经这位厨师的精心研制,更加完善了烧鸡的制作方法,“福山烧鸡”便成了御膳中的一道菜。
清末一位福山御厨将烧鸡的工艺和配方传给了自己的亲戚福山史家庄人史泗滨,史泗滨在北京东华门外开办盒子铺“金华馆”,他烧制福山烧鸡以肉嫩骨酥、香味纯正、鲜美不腻而著称,誉满京城。自此,“福山烧鸡”便传入了民间。
近代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史泗滨从京返回故里,在福山城西门外开办“便宜坊”,将北京“金华馆”制作烧鸡、烧肉的技艺带回了家乡,使之广泛地传播。
四十年代,“金谷园”厨师周元芳在青岛开办“顺和楼”,继承了传统烧鸡的工艺与配方,并加以创新和改进,烧制的小鸡形态美观,成为久盛不衰的传统名肴。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往往大批量制作,成为家家必吃的食品之一。
发扬传承
二十一世纪,周元芳将福山烧鸡的制作工艺与配方传承弟子福山大娘面馆权经理,他以发扬传统美食为己任,继承了正宗福山烧鸡的传统制作工艺,又加以创新改进,所做烧鸡风味浓郁,肉嫩骨酥、香味纯正。这都充分发挥了鸡肉的功用,使福山烧鸡更加美味、作用独特。烟台福山大面餐饮有限公司为使福山烧鸡文化的以传承,正在以公司名义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福山烧鸡作为鲁菜中的传统名菜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