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大面
福山拉面又称福山大面,山东烟台传统名吃,据传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操作技艺复杂,经和面、打条、拉抻而成面坯,细如龙须。它以柔滑鲜美、细如银丝、品种繁多、工艺性强而著称于世。
特点
福山拉面的面坯分圆条和扁条两种。圆条又有绿豆条、匀条、细匀条、一窝丝、龙须条等;
扁条
则有带子条、灯草皮、扁条、韭菜扁、一窝丝韭菜扁等20多种。卤汁分大卤、温卤、炸酱、肉丝、虾仁、三鲜、海味、清汤、干拌、烩勺等几十种,并且条与卤也有一定的配合规格。
福山大面有鲜、香、柔、韧、广的基本特点。”鲜,卤汁原料多采用当地主产的海鲜产品为主。香,无论是炸酱面、温卤面、大卤面、麻汁面、肉丝面、海鲜面,都讲究烹饪的火候,卤汁求亮,炸酱求香;柔,和面讲究先加盐,后加碱,揣面有度,醒面有时;韧,经过制作时的摔打、拉抻,下锅时的沸水烧煮,出锅时的凉水过抄,面条筋道有韧;广,是对食用而言。福山大面是大众化的经济小吃,工序繁而不难,人人喜食。
使用的盛器最早是用香油浸泡过的砂陶碗,因此被称为中国四大面条之一,但它的来历却鲜为人知。
历史传说
一
据传,福山古代有一书生,娶了个美丽而贤惠的妻子,妻子不仅心灵手巧被人称羡,而且长了一头人见人爱的飘柔长发,长二三尺,色如墨黛,形似瀑布,煞是好看。两人恩恩爱爱,男读女织,小日子过的有滋有味。不想丈夫多次乡试不第,灰心丧气,不求上进,整天和一些混混儿在一起,吃喝嫖赌。妻子苦口婆心规劝,丈夫不但不听,而且反目成仇,将妻子打了出去。不久,丈夫便家道败落,流落他乡,沿街乞讨。
再说妻子,自被打出走后,便在城里一面馆打工,擀得一手好面条。一天,她看到街上一叫花子很像自己的丈夫,便叫店小二把叫花子叫进来,给他一碗热面条吃,并叫店小二问叫花子是那个乡那个村的。问罢,果然是其夫君。古人云,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回想起当年小两口甜甜蜜蜜的生活,丈夫待她的许多好处,真是又气又怜,思绪万千,本想出来相认,但又怕其夫恩断义绝,把她忘了。在沉思中,妻子下意识地抓了一块面团,边抻边拉,奇迹出现了,竟拉出二三尺长、如同发丝的细面条来。她突发奇想,何不用拉出的像自己发丝的一样长面条,来唤起丈夫对她的思念呢。第二天,她又看见叫化子来店乞讨,便叫店小二安排他坐下,自己拉了一碗细面条,又叫店小二送了过去。叫化子用筷子挑起又细又长、如同长发的面条,想起了长着一头长发的妻子,悔恨交加,放声大哭,悔不该不听妻子的规劝,流落到这般天地。妻子见他有悔过之意,便出来相认。
后来,妻子自己开了一处面馆,经营由她创出来的拉面,供丈夫读书。丈夫后来中了进士,被传为佳话。此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对破镜重圆的恩爱夫妻,也学起了拉面,并不断改进、提高,形成了流传至今的福山拉面。
二
那福山拉面为什么又叫福山大面呢?说起来又是一个在偶然事件中引出的另一个故事。
由于福山拉面柔滑鲜美,很快在胶东大地广为流传。据传,在七八十年前,蓬莱一衣性厨师开了一家福山拉面馆,有一天,天已傍晚,快要关门时,忽然来了几位客人,非要吃福山拉面不可。衣师傅一看,和好的面团用完了,现和已来不及,案上仅剩下不多的面坯,还剩下一条蒸过的加吉鱼,还有发过的木耳。于是,衣师傅便将面坯分到几个碗内,将锅内加入煮鱼的鲜汤及花椒、大料烧开,捞出花椒、大料,放入加吉鱼肉、盐、酱油等调料烧开,淋上鸡蛋和湿淀粉,浇到面坯上。客人一看,此面卤多面少,鲜滑味美,无不叫绝。问这叫什么面?衣师傅想,此面是福山拉面,但面坯比福山拉面少,于是顺口就说:“这是蓬莱小面。”蓬莱小面从此叫开了,而与它对应的福山拉面,自然就成了“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