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华中特产  华东特产  华南特产  北特产  西南特产  东特产  山东特产  湖北特产  四川特产  西北特产 

重庆特产传说(3):涪陵榨菜——菜中之帅

   日期:2020-06-21     来源:上游新闻    浏览:454    评论:0    
核心提示:重庆特产传说(3):涪陵榨菜菜中之帅乌江榨菜是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旗下众多榨菜品牌之一。涪陵榨菜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位居世

重庆特产传说(3):涪陵榨菜——菜中之帅

乌江榨菜是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旗下众多榨菜品牌之一。涪陵榨菜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位居世界三大名腌莱之首,历来被列为素菜佳品其工艺独特,鲜香脆嫩,回味悠长。

记得涪陵知名的故事家文德铭老先生讲过:每当摆起有关涪陵榨菜的龙门阵时,就会使人们想到几句耳熟能详的民间谚语,这就是:“涪陵榨菜,菜中之帅”;“涪陵榨菜,人人喜爱”;“涪陵名吃三件宝,榨菜、潞酒、油醪糟”。这些脱口而出的谚语,对世界三大名醃菜之首的涪陵榨菜作了朴素而生动的赞美。

但是,很多人只知道涪陵榨菜赞不绝口,惟独对涪陵榨菜的由来,知之甚少。有的人虽然略知一二。据传,涪陵榨菜的由来主要四种说法:

传说一:诸葛亮有关

有人说,涪陵榨菜是三国时候诸葛亮的重要发现。蜀相诸葛亮,率军征战时,经过长途跋涉,驻守涪州,由于多日缺乏蔬菜,将士们患上了营养不良症,许多士兵面黄肌瘦,步履艰难。吃了涪州人的咸菜,症状明显消除。诸葛亮发现了涪州咸菜的奇特功效,然而,将士人多,咸菜供不应求,诸葛亮就仿照涪陵人的做法,将青菜头水分榨干拌上作料给将士们吃,这种菜就是当今赫赫有名的涪陵榨菜的“前生”。为了感谢涪州人民的深情厚谊,他就动员将士们在涪州江北的一座无名小山上,广泛种植醃制咸菜的青菜,获得了大丰收。以后人们就将这座无名小山命名为“诸葛山”,将诸葛亮率领大家种的菜,命名为“诸葛菜”。

传说二:唐朝高僧苦心经营

传说,唐代贞观年间,涪州古刹聚云寺内,有一位住持高僧,活了一百多岁,仍然耳聪目明,坚持坐禅,照常念佛。有天晚上,这位高僧正在静心打坐,忽然远远看到了一个妙龄美丽的仙人,驾着祥云,徐徐自天而降,着地以后,飞快来到聚云寺禅堂。仙人彬彬有礼,不疾不徐,走到高僧面前,高兴而又爽朗地对高僧说:“天子要见你。”高僧闻言,既惊又喜,随口便问:“天子在哪里?”仙人说:“你紧跟我走就知道了。”

高僧跟随仙人,漫漫悠悠,不知不觉地就进入了豁然开朗的天庭。只见天宫之中,金碧辉煌,空旷无比;奇花异卉,芳香扑鼻;仙乐仙舞,煞是迷人。高僧来到銮殿,小心翼翼,屏住呼吸,毕恭毕敬,拜谒天子。施完法礼之后,天子见他年迈,招呼他一旁坐下,然后庄严降旨:

“念尔自幼学佛,一贯诚心诚意。今命神农与尔一同返寺,继续修炼,偕众僧躬耕学圃,御赐神农菜种,冀妥为珍藏,携回精心播植,定获硕果。法旨。”

高僧领旨之后,伴随神农一道,顺利回到聚云寺菜园边,只见神农挥手一指,原先种在地里的大头菜(蔓菁)统统都变了:茎部长出了许多青绿色的、肉头肥厚的脆嫩苞块,菜叶也变得更青、更肥、更大了。高僧满怀喜悦,只顾看菜,不知神农什么时候已经离开了聚云寺。一阵凉风吹来,高僧被吹醒了,醒来之后,才知道上述情况,是自己做的一个美梦。

第二天清早,高僧健步来到寺旁的菜园一看,果然看到他原来种的大头菜,全部变了样。你说它是什么菜,都不太像,因为每棵菜都长了一个青黝黝的菜脑壳,僧人们异口同声地称它为“青菜头”。又因为它是神农来帮助栽培成功的,所以有人便称它为“神农菜”。自从有了这种独特的青菜头种,涪陵人开始用它做原料做榨菜,慢慢地涪陵榨菜就出名了。

传说三:晚清涪陵富商邱寿安雇人创制

有人说,涪陵榨菜固然发源于涪陵,但涪陵榨菜的正式产生,既不是在三国唐宋时代,也不是在商业尚不发达的元明时代,而是在民间手工作坊比较活跃的晚清时期。晚清涪陵的富商邱寿安,看准了涪陵青菜加工的商业价值,于是就雇用技术工人邓炳成,采用醃制大头菜的办法,并加以改进,于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获得成功。邱用它待客,亲友及同行一致为此菜奇特,鲜美可口,为其它腌菜所不及。

邱寿安是位富有商业经验的商人,于当年赶回涪陵老家,精心策划,投资建厂,安排家人大量制作。便拜邓炳成掌脉师,研究改革加工工艺,用风晾脱水、初腌后,用压豆腐的木箱榨除盐水,并将此方法制成的腌菜制品取名为“榨菜”。

从此以后,涪陵榨菜就大批量生产,进入了市场,销路很广。富商邱寿安和他的雇工邓炳成被有些人认为是涪陵榨菜的创始人。

传说四:清代中晚期 涪陵办榨菜女能人所发明

据老一辈人回忆,听说前清年间,涪州城西大河边叫化岩那个地方,住得有两家穷人。一家姓黄,一家姓邱。黄家有个独女叫黄彩,邱家有个独儿叫邱田。他们两家都是靠做苦工、办小菜维持生活。黄彩和邱田从小就聪明能干,他们两家关系很好,谁家有困难,就互相帮助,生活还勉强过得去。可是有一年遭遇天旱,又遭官兵侵扰,他们两人的父母都先后死去,只剩下这一对孤苦的青年男女,由于生活失去了支撑,他们俩就结成了夫妻,组成了新的家庭。男的在外帮工,女的在家办菜。黄彩办的菜好得很,丰收时,鲜菜吃不完,她就把它醃起来,放些佐料,用坛子装起,在缺菜的季节,仍然不缺菜,真是既方便又好吃。

有几回,邱黄氏家来了客人,她没有什么好东西招待,就把醃制好了的咸菜抓出来凑合。客人们闻到这菜的香味,都要问是啥子菜?邱黄氏说:“是青菜做的咸菜。”“为啥格外香呢?”客人问。她说:“因为我加了些五香面。”客人们都异口同声地称赞“五香菜硬是香!”同时还夸她是办菜能手。

黄彩会做五香菜的名声很快就传开了。离叫化岩不远处,有一家富实郎,要办生期酒,派人来“请”黄彩帮他家主人做120大碗五香菜招待宾客。黄彩问好久时间要?富实郎回话,要求十天之内就要。黄彩说:“时间这么紧,肯定做不出来。”马上就拒绝了富实郎的要求。哪知富实郎心太狠,达不到要求,就采取报复手段,逼着黄彩的丈夫邱田还债。邱田一时还不起,富实郎就派家丁把他抓走了。黄彩呼天抢地,跑到富实郎家去说情,并答应马上想办法还债,要求富实郎把丈夫放回来。富实郎扳起面孔,恶狠狠地说:“光还清债还不行,还要按时做出五香菜,才能把邱田放回去,不然就不放人!”

黄彩为了救丈夫,只好硬着头皮答应。可是,困难又来了。做五香菜,要经过许多道工序,每道工序之间,要有足够的时间,才能做成咸菜,咸菜做成之后,还要进行精加工,配好各种香料,才能做成可口的五香菜。十天时间无论如何也完不成。怎么办呢?黄彩想呀想呀,忽然想起过年推汤元的办法:汤元一下子干不了,就用布口袋装起,用石磨榨,把水榨干了,马上就可以煮汤元来吃。黄彩想:鲜青菜头的水份,一下子不得干,可不可以像榨汤元那样,很快把它榨干,如果能快点榨去鲜菜水份,那就缩短了风脱水的时间……于是黄彩天不亮就起床,采来青菜头,准备好口袋和磨子,抓紧进行试验。哪知,头一回榨轻了,水份不干,不好;二一回榨重了,把菜头榨坏了,也不行。又经过多次试验,仍然效果不佳。黄彩翻来覆去地找失败的原因,结果发现放盐是个关键,在开榨以前适当放些盐巴,鲜菜头脱水就快多了。紧赶慢赶,黄彩终于提前把五香菜赶制出来了。那个富实郎莫奈何,字号把邱田放回家了。

打这以后,“五香榨菜”的名字就由涪陵传了出来,并传遍全中国、全世界。官方修订的《续修涪州志•风物志》中,还记载有:(涪州)青菜有苞有苔,盐醃名五香榨菜。

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专业生产“乌江牌”榨菜,已形成礼品类、高档类、中盐类、低盐类、出口类等榨菜系列产品,并向调味品、泡菜、方便食品等方面拓展,同时出口美国、日本、东南亚及西欧等国家和地区。乌江榨菜从1981年首获国家质量银奖以来,先后荣获新加坡国际名优食品博览会金奖、重庆市著名商标、全国首届科技金奖等40项国际国内奖项,并于1997年通过美国FDA质量认证。2004年,乌江榨菜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

一百多年的风云变幻,历史跌宕,乌江榨菜经百年岁月酝酿,早成中国酱腌菜行业当之无愧的领军者。百年经典,生生不息,创新不辍,我们相信,奇迹因英雄而生,乌江榨菜,一百一十多多年历久弥新,生有尽、业无涯。

 
打赏
 
更多>同类特产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特产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  桂ICP备17006920号-2
美滋滋特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