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记忆就是一座城市,
时间腐蚀着一切建筑,把高楼和道路全部沙化。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山城奶粉•我们的故事
不管时间怎么变化,人的记忆不会被这些沙卷走,如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出现的熟悉画面,山城百姓记得这座城市的一草一瓦。
“吃一瓢山城奶粉,喝一瓶山城啤酒,抽一根山城老烟,看一眼山城手表。”重庆人总是对老物件有着莫名的怀念和感情。90后的我们可能感觉不到那种记忆深处的熟悉,但后80的重庆人却是喝着山城奶粉长大的,大多数人对于山城奶粉的想念一直持续到了现在。
有干吃的重庆娃娃深深爱着它
有人说:山城奶粉就是重庆的奶妈
还有人为找不到山城奶粉而苦恼
山城奶粉•历史
1930年初,由陈叔敬、陈敦川兄弟俩集资2万银元,开始筹划创办重庆牛奶场。初创时,他们一方面派人到上海学习奶牛养殖技术,另一方面选定了沙坪坝区嘉陵江边的土湾,作为养牛场址。1931年5月1日,重庆牛奶场开业成立日。
1942年,重庆牛奶场于南岸区野猫溪江边筑堡坎建成重庆奶粉厂,生产“燕牌”薄片奶粉。当时的奶粉包装,采用白料玻璃瓶,马口盖,内用垫圈。保存期限在9个月以上。
1947年,重庆牛奶场将奶粉商标改为“菊花牌”奶粉,下半年,为争夺市场又将“菊花牌”,改为“荷花牌”奶粉,但市场还是销售不景气。
1947年,重庆牛奶场增资改为股份有限公司,以和成银行吴晋航为董事长,陈叔敬为总经理。同时,由重庆牛奶场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出版发行《牛奶与人生》,这是当时的国民政府内政部批准公开发行的中国乳品行业最早的一张报纸。
截至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统计,重庆牛奶场前后开设六处分场:土湾为总场兼第一牧场,高滩岩为第二牧场,山洞为第三牧场,石马河为第四牧场,盘溪河为第五牧场,清水溪为第六牧场。牧场分工明确,机构完善,全场共饲养牛只420余头。同时,为了补救冬季青草缺乏,在石马河培养象草,在合川盐井溪、北碚黄桷树、巴县龙溪河等处设立草庄,专人经营,夏秋两季分晒干草,运到龙溪河草原囤积。在冬春草枯的时候,随用随运,以补足牧草的不足。
1949年11月29日,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第二野战军解放重庆的头天,因发生战事,交通不便,停止各场送奶到土湾及土湾送奶进城一天。11月30日重庆解放,重庆牛奶场生产销售恢复正常。
12月10日,公布银元券与旧人民币对换值,资金周转末受影响。
重庆解放后,政府首先扶持重庆牛奶场恢复生产。1950年西南贸易部批准奶粉可以外运,搞活物资交流,这时美国在中国倾销的奶粉逐渐销完,“荷花牌”奶粉在武汉打开了销路,奶粉销售开始转好。
1950年下半年,西南军区进军西藏时,西南区百货公司全部收购重庆牛奶场荷花牌奶粉,作军用物资之用。
1951年,西南区百货公司定购奶粉,到了二季度就无多余奶粉外运。重庆牛奶场成立工会,属于市食品工会领导,同时成立了劳资协商会,当时是三区首批14家订立劳资生产集体合同之一。
到1952年,重庆牛奶场的奶牛发展到450多头。年产“荷花牌”奶粉30余吨。政府通过重庆百货公司及糖业烟酒公司,向重庆牛奶场实行加工订货,奶粉包销(直至1960年止,以后便由重庆市乳品公司自产自销),企业从此获得新生。乳制品加工设备改善,产品质量好品种多,多数时间都是日开三班。
1963年,荷花牌商标改为山城牌,“山城”牌奶粉诞生。
山城奶粉•重出江湖
2015年5月,天友乳业宣布“山城”品牌回归,并推出山城牌婴幼儿奶粉。不过,许多市民发现,这次上市的奶粉,与自己记忆中的山城奶粉的样子有了变化,“再也不是绿色草地白色奶牛的口袋包装。”据重庆晨报记者了解,除了包装不同外,复出的山城奶粉的“里子 ”也有很大变化。
天友乳业介绍,为了打造全产业链,2010年天友乳业成功并购重组黄河乳业后,先后投入8000万元巨资对黄河乳业原有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并在2014年获得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资质。
天友乳业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品牌转换外,其配方也进行了更新,更适合中国婴幼儿饮用。
山城奶粉•现状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网络图片)
现在山城奶粉又重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
但推出的奶粉不是之前的成人奶粉
而是婴幼儿奶粉
当回忆的东西重现在眼前时
并没有掀起80后们追寻回忆的热潮
传统的超市、商场的销售渠道已非常狭隘
电商等平台的缺乏让山城奶粉复出之路令人堪忧
曾经的山城“头牌”现在的少人问津
我们惋惜扼腕的同时
也感受到了市场竞争的残酷
时代在变迁
一味的卖弄回忆追求复古
得来的只是短暂的高潮
在上一个年代里,山城奶粉或许就是很多重庆人心中的山城味道,它是一个年代的印记,是一个人群的记忆,是重庆的符号。未来总是未知,但在每个重庆人的心中都希望山城奶粉能够一直陪伴着我们,陪伴着一代代的重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