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作为土与火的艺术同时作为铭刻历史印记的器具,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灿若星辰的文化遗产。
荣昌陶兴起于汉代,兴盛于唐宋,明清时期闻名于世。据历史记载:荣昌陶器主要产于现在的安富镇,清代以前叫“磁窑里”。
1998年,重庆文物考古专家在刘家拱桥一带两平方公里范围内,发现了一批古代窑场遗址,经鉴定为宋代荣昌陶窑遗址,距今已有800—1000年的历史。
千百年来,当地一直有“前山矿子后山炭,中间窑烧陶罐罐”“金竹山,瓦子滩,十里河床陶片片,窑火烧亮半边天,窑公吆喝悍声远”等民谣流传至今。
当时,陶器生产不但规模庞大,而且工艺精湛,主要生产了以龙形陶盏、亮壶孔雀蓝釉花坛、青白陶瓷钵为主的陶艺产品。
繁华后的落寞
1953年,荣昌陶与江苏宜兴紫砂陶、广西钦州陶、云南建水陶一起被国家轻工部命名为中国“四大名陶”,荣昌更是与江苏宜兴、广东佛山称为中国三大陶都。“安陶”二字被收入中国词典、辞海。
20世纪70年代,荣昌陶器达到鼎盛时期,100多年前就销售到东南亚地区,60年代起,销售到美国、德国、英国、荷兰、挪威、芬兰、日本等国。现在,是整个西南地区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随着时代车轮急速向前。荣昌制陶业却由于市场经济、经营体制等方面的原因没能跟上时代步伐。上世纪末期,不少国营陶瓷厂相继破产,大批制陶人才流失,曾经的“国礼”荣昌陶,渐渐衰败与沉寂。
重筑“安陶”辉煌
2010年初,安陶工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1年12月13日,安陶博物馆正式认定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2011年,荣昌陶器制作、烧制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年被评为“巴渝十二品”。
2013年底,荣昌区政府启动了荣昌陶产业园、荣昌陶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规划。规划荣昌陶产业园面积7.3平方公里,荣昌陶文化创意产业园3.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1.2平方公里。
2016年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荣昌陶器”通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的核准,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16年11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再次对荣昌区安富街道磁窑里遗址进行发掘,出土遗迹有窑炉遗迹2座和大量窑具和白釉瓷器,有碗、盏、罐等生活用品,这些瓷器上画有大量彩绘。专家根据窑址工作场堆积层和出土遗物的圈足演变,推测荣昌陶的历史可上推至北宋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