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挂面
中江挂面,四川省中江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中江挂面面条细如头发丝,洁白空心,久煮不糊,不粘牙,中江的“银丝挂面”,由于独特的工艺,符合营养科学的原料搭配,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2011年11月3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中江挂面”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特点
中江挂面柔软、洁白、均匀光滑,细如银丝,每根面的直径只有0.75~1.25毫米。久煮不糊,不粘牙,面体因经多次发酵而有微孔,故有“空心挂面”之说。因其工艺复杂,生产受气候限制,历代作为上贡珍品。
中江挂面的小麦粉是采用保护区内生产的强筋小麦加工的小麦粉,小麦粉面筋值为27%至30%。
对比各类优质专用小麦品质指标,可见中江挂面的选用的强筋小麦的抗延展阻力、拉伸性、拉力等均高于其他类型小麦。
历史溯源
中江挂面为手工制作,历史悠久,传统工艺独特。它的特点是味甘色白,柔嫩可口,面体因经多次发酵而有微孔,故有"茎直中通"之说,其特别柔嫩易消化也缘于此。
民国二十年(1931年)版《中江县志》记载:“中江挂面,面细如丝,长八九尺,截两头,取中段,名曰腰面,又称银丝面,县城内外俱佳,河西谭家街尤盛。色白味甘,食之柔滑,细而中空,堪称洁、白、净、干、细五绝……”
相传孟邵奉命巡察台湾凯旋归来,乾隆皇帝亲自设宴为其接风洗尘。席间,内侍献上中江挂面。只见莹润洁净的玉碗中银丝盘叠。油光可鉴。嫩绿的菜叶,鲜红的樱桃强烈的吸引着在座官员们的视线。沁人心脾的芳香顿令众人酒意全无,油腻立消,神清气爽。不由发出阵阵赞叹之声。
产品荣誉
2010年,中江挂面的制作工艺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8]
2011年11月3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中江挂面”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专用标志使用
中江挂面(中江手工挂面)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四川省中江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中江挂面(中江手工挂面)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