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家庄泥塑
聂家庄泥塑被称为高密三绝之一,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作为山东省高密市聂家庄生产的泥玩具。相传始于明代隆庆、万历年间。据聂氏家谱记载,从明朝万历初年聂福来制作“锅子花”的焰火(一种以泥巴做外衣,中间装火药,顶部留空,外形极似反扣锅底的玩艺,可点放礼花)进行销售谋生开始,将装火药的泥墩做成娃娃之类,放完焰火后可将泥娃娃当作玩具或摆设品。便有人跟着仿效。到康熙后期,东西聂家庄几乎家家户户都捏泥玩,而且开始由做“锅子花”向做泥娃娃,鸟兽虫鱼等家庭观赏品和儿童玩耍的泥玩具发展,后有一些专供欣赏的“条子人”如仕女、戏文等。
2012年,聂家庄泥塑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
历史源流
据聂氏家谱记载,聂家庄泥塑的艺祖叫聂福来,老家是河北省泊镇。明朝万历初年,河北泊镇连年遭灾歉收,聂福来在那里实在熬不下去了,便携带全家逃荒来到了聂家庄。
聂福来全家来到此地后,人生地疏、日子也不好过。为了一家人填饱肚子,聪明的聂福来便试着用当地的泥巴做外皮,中间装上药、顶部留有小孔,制成一种“锅子花”,走乡串集销售,以供人们在春节或正月十五晚上点燃,放花观赏。捏这种泥玩艺,可不是消遣娱玩,而是谋生的需要。换回的钱可以买成粮食,以弥补生活上的不足。“锅子花”的外形象反扣的锅底,刚开始生产的这种“锅子花”,外皮并不加任何颜色装饰,而且也很粗糙,这种“锅子花”就是聂家庄泥塑的前身。
清康熙年间,聂家庄的艺人们开始由做“锅子花”向做泥娃娃、禽、兽、虫、鱼等供家庭观赏和儿童玩耍的泥玩具发展。在外皮装饰上,由有颜色代替无颜色。但这一时期的泥玩具,基本上都是不会动、不会叫、不会斗趣的“呆”玩艺。
清嘉庆年间,聂家庄泥塑才进入成熟期,逐渐由静发展到会动、会叫、会斗趣的活玩艺。此时的聂家庄泥塑已经成为声色并茂、形象较为完美的艺术品了。
民间艺人们为了增加销售,为了加强对人们的吸引力,提高竞争力,逐步想出一些绝招,例如拴娃娃。这种泥坐娃约八寸高,红袄绿裤,双肩双臂上共绘着四朵被绿叶环绕的粉红花,怀里抱着一只红嘴桃,胭脂染到耳朵边,耳轮和下腭也各抹一笔浅玫红,眉心一朵小小的红色四瓣花,看那眉眼、脸庞、神态,活象一尊小小的弥勒佛,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好福相”。而这种泥娃娃也正是以“好福相”在民间活了百多年。在旧时谁家娶了媳妇两年不生孩子,可急坏公婆,于是就在正月十五这天由婆婆领着儿媳到“娘娘庙”里拴娃娃。“娘娘庙”里的尼姑们也早已在“送子娘娘”坐像面前摆好了多种泥娃娃,由前来拴者选择自己喜爱的泥娃娃,把穿着古铜钱的红线拴于泥娃娃的脖子上,然后怀着虔诚的心烧上三柱香,跪拜祷告,祈求送子娘娘大发慈悲送个胖儿子。之后,便把拴上红线的泥娃娃罩块红布,极其神秘地抱回家来,藏在新媳妇房内的壁龛里,一日三时供上饭,晚间还烧香。如果新媳妇一但真个生了儿子,那泥娃娃就成了活娃娃的化身,把它小心翼翼地封进龛内,意思是押住它让孩子“长命百岁”。
聪明的聂家庄艺人们多么善于把握人们的心理愿望啊!不仅泥娃娃就派上“拴娃娃”的用场,那泥玩“麒麟送子”不也可以满足人们祈求早添贵子的愿望吗?
狮子,本是兽中之王,可是,不知从何年起,这种凶兽竞成了人们崇拜的偶像。过去的富家豪绅们,不惜钱财也要请手艺精良的石匠做两只大石狮子安放在自家门口两侧,以借助这兽中之王的雄威,去镇守门第,去凶迎吉,以示立家的尊严高尚。
各种型号的对狮,在聂家庄比比皆是。节日或喜事场合上狮子便成了别致的蜡烛台,狮子头顶便大放光明,以此表示吉庆,然后又成为案头清供佳品。泥塑大小叫狮、绣球狮子等等,既是节日的装饰品,又被当做吉祥物来对待。
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对民间艺术进行了新的定位和重视,高密市文化部门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开始了对聂家庄泥塑进行挖掘、抢救、整理工作,为传承民间艺术做出了积极贡献。
1984年6月,在中国美协和高密人民的努力下,聂家庄泥塑,在北京首都博物馆成功举办了“山东高密县民间艺术展”,受到了首都观众及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部分作品被中国博物馆、美术馆收藏。
高密市文化局还积极整理出版了《高密民间艺术三绝精品选》画册,进一步向国内外宣传了聂家庄泥塑。标志着聂家庄泥塑真正进入了一个盛兴发展时期。
传承保护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高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获得“聂家庄泥塑”保护单位资格。
传承意义
高密姜庄镇聂家庄的泥塑造型憨朴,着色浓艳,在全国泥塑中别具一
格。所塑事物,有静有动,并多能斗趣、发声。不少作品动静结合,形声俱备,雅拙中透精巧,憨朴中显灵秀,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其中“叫虎”,竖眉瞪眼,昂首踞立,胸挂桃红大花,额涂朱笔大“王”,既威风凛凛,又娇艳可掬,用手拉送首尾,即有啸声发出。一物在手,平添无穷乐趣,实属国内泥塑中罕有之佳品。
聂家庄泥塑作为供人玩赏和某种希冀的寄托物,曾经辉煌几百年,作为一个艺术品类,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它已被五彩缤纷的现代化玩具所替代,失去了在市场经济中竞争的能力。
在聂家庄泥塑的传承过程中,民间艺人们做出了不可磨来的贡献,他们是聂希伟蔚、聂佩斗、聂玉庆、聂希平、聂玉德、张清先、聂传香、聂佩成、聂佩胜、聂玉忠、聂玉尧、聂希山等等。聂家庄泥塑辈辈相传,使这门古老的艺术发扬光大。
如今,聂家庄泥塑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村民们在泥塑的色彩、品种、制作工艺上进行大胆创新。梁山一百单八将、文武财神、十八罗汉、金陵十二钗等等越来越多的人物、动物造型从村民们的手中诞生。聂家庄泥塑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国内外许多地方参加展出并获奖,并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考察、借鉴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