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疃绸
柳疃丝绸是指茧绸,即柞绸,又称山东绸或鲁绸。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织造工艺。历史上,人们把这里生产的丝绸称之为“柳绸”。柳疃丝绸在一个多世纪的艰难曲折光辉历程中,留下了“织造府绸”、“丝绸之乡”和“华侨之乡”数座里程碑。2006年底,昌邑柳疃丝绸工艺已成功申报为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昌邑市华裕丝绸有限责任公司的魏耀琳入选山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成立了柳疃丝绸制作技艺传习所。
传统的柳疃丝绸,与中国的家蚕绸不同,是特指用野生的柞蚕茧蚕丝为原料织造的茧绸。山东东部山区自古以来盛产野蚕,但从汉代到明代,仅仅是被历代统治者视为反映国家太平的祥瑞而已,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利用。明代末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山茧的价值逐步被发现,茧绸的织造由之出现。明万历年间的《莱州府志》的货物类就有了“山茧绸”的记载。但因为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原因,山茧绸的发展和传播异常的缓慢。近代栖霞人孙钟澶《山茧辑略》载:“山茧之用,自汉至明,谓之祥瑞,终未能畅行,降至清初,文明日启,齐东一带,乡间有以此制线代布者。”就是对这一史实的真实描述。
昌邑的柳疃居于胶潍平原,濒临渤海,并不出产山茧,那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茧绸的生产中心呢?这在《山蚕辑略》中同样能找到答案!“……我栖自嘉庆初年以纺车纺线而盛行焉。至十七年大凶,乡人或纺线,或织绸,以易有无,而赖以生活者益众。其线名曰山线,织出之绸有二种,其次者曰小绸,亦曰黑绸。高者曰大绸亦曰白绸。山西昌邑俱到桃村安庄收买小绸,至张家口、西口兑换羊皮、口蘑等,否则或贩卖于乌兰查布盟。大绸销行南地并北京。”可见昌邑柳疃丝绸的传来与当时昌邑柳疃籍的商人在胶东贩卖丝绸有关,因为丰厚的商业利益,昌邑柳疃一带的商人由异地坐庄,逐步开始了本地织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