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很多年以前,这年六月中旬,皖东大地正值梅雨季节,一连几天的连阴雨,人的骨头都快上霉了。以打渔为生的蔡大再不出船家里就揭不开锅了。这天清晨,蔡大身穿蓑衣撑起小船不知不觉中行至梅市与马岗交界的东山段。没等蔡大撒网,只见河边水花直泛,此起彼伏,不时传来“啪啪”水响。蔡大凝神细瞧,水花泛起时有银光闪烁,那是池河翘嘴白(即“淮白鱼”)。蔡大忙理好网使劲撒出,一张大网在空中开满后落入水中。第一网便捕获六七条两尺余长的翘嘴白,蔡大高兴得合不拢嘴。正当他将翘嘴白撂入船舱时,只见有浓浓如奶水的白色液体顺鱼身流下,条条皆如此。这种情况蔡大从没见过。
当天中午,蔡夫人煮了两条,她和往常一样,将拾掇干净的鱼放入盘中加上盐姜片葱段清蒸。出锅时,蔡夫人只见盘中汪着如奶水一般的汤汁,从未有过的鲜香扑鼻。蔡夫人惊叫蔡大过去看,蔡大也感惊奇。他边说上午捕鱼时发现的情况,边用筷子夹了一块肉尝了尝,其肉色白如玉,细嫩可口,鱼刺离肉,好像刺也少了许多,和往日区别较大。蔡大再细瞧木盆中的几条鱼,其形体侧扁,口大斜或上翘,腹面全部或后部具肉棱,脊梁两侧着淡黄色花纹,通体银白色,布满细小鳞片。他对妻子说:“这口感,这汤汁,这鲜香,决不是往日吃的翘嘴白。”
蔡大将所见说与村人,村里人看了都觉好奇。观者中有一老者建议说:“听说淮南王刘安一生爱吃水鲜,识得各种鱼虾,何不献上?请其识别,或给此鱼起个名子。”
淮南王刘安收到渔人献上的这种鱼后,反复看过,和翘嘴白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他将鱼从水中捞起,果然有乳白色液体顺鱼体流下。他命人用清水洗净,配上作料清蒸。不一会香味扑鼻。刘安再看,鱼肉似豆腐一样细腻,汁水如鲜奶一样洁白浓稠,食之鲜嫩,回味无穷。刘安连连夸赞“此乃上等名鱼”。刘安详问细情后便为其取名“梅白鱼”。
渔人返回后,又撑船至梅市一带捕捞,再捕获的鱼却无前些日出现的情况。直至第二年梅雨季节时,蔡大又到梅市一带捕捞,奇迹再次重现。梅雨季节一过,那些鱼又恢复了态。几年过去,人们总结出一个结论:真正的梅白鱼必须产在梅雨季节,梅白鱼便从池河下游乘波而上洄游排卵,成群浮游水面,所捕获的梅白鱼是最好吃的佳期。小者数寸,大者盈尺,眼珠晶亮头小身扁,色白肉嫩。只有此时的梅鱼鱼尾才有乳汁一样的分泌物溢出,这是梅白鱼区别于同类翘嘴白主要特征,也是梅白鱼独具鲜嫩而有营养的主要标志。
因刘安喜吃梅白鱼,每逢梅雨季节都有渔人撑船至梅市河段捕之献上。从此梅白鱼声名大振。因一年中仅有梅雨季节的那十几天中才有梅白鱼,且池河梅市河段仅有五公里,后有渔人在其他季节里在淮河中打捞翘嘴白冒充梅白鱼进献。翘嘴白虽比梅白鱼品质差些,但也算得上鱼中佳品。可这瞒不了淮南王刘安,但他没有责怪渔人。为了将两种鱼区别开来,他将淮河中捕捞的翘嘴白称之为“淮白鱼”。
随着喜食者越来越多,“梅白鱼”和“淮白鱼”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后逐渐作珍馐献给皇帝膳用,所以也称“贡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