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药为灰黄色至浅棕色黄色的粉末;具特异性香气,味略感清凉,并有麻舌感。保险子为红色的球形或类球形水丸,剖面显棕褐色;气微,味微苦。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吐血、咳血、便血、痔血、崩漏下血,手术出血,疮疡肿毒及软组织挫伤,闭合性骨折,支气管扩张及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以及皮肤感染性疾病。
据中国特产品牌公众评选活动组委会了解,云南白药的配方和制法从不外传,1955年缪兰瑛将配方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后一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绝密为其保存。此后一些书籍和杂志上出现过关于云南白药的配方和制法,但生产者声称“均不正确”。关于云南白药的原植物考证与鉴定及其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一直引起各国科学家的关注,也用过各种现代分析方法进行过解析。用发射分光计分析出云南白药中有钙、磷元素存在。用光谱分析时,未见紫外吸收;红外吸收光谱呈现出与葛根淀粉相近的图谱,可推断为同一物,在用薄层色谱点样分析后也得到相同结论,由此推断云南白药可能是用葛根淀粉做赋形剂。用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测定出云南白药中含有人参二醇、人参三醇等物质。
据中国特产品牌公众评选活动组委会了解,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就是三七,三七又名田七,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三七的产地十分集中,云南占绝大部分。云南三七分布较广,几乎在海拔1200米、1700米的地区都有种植,其中以文山州各县为主要产区,文山州砚山、马关、西畴等县栽培三七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被誉为“三七之乡”。北回归线横贯文山州而过,全州70%的地区属亚热带,30%的地区属温带,年均降水量和日照量都相当充足,全年无霜期达270—350天,这种得天独厚的光、热、水、气条件,赐予了文山州优质的三七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