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里有全省独一无二的宝贝——山茱萸,经过30年的推广、栽种,已由上世纪80年代的2000多亩10万棵,发展到目前的1万亩60万棵,年产400万斤,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刚到阳城县蟒河镇,镇长郑晓峰就迫不及待向记者介绍山茱萸。
山茱萸,又名山芋肉、药枣、实枣儿、枣皮、肉枣等,系山茱萸科落叶小乔木,成熟的果实去核后即为名贵药材山芋肉。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山茱萸具有补肾壮肝、固精理气,滋阴壮阳,治腰痛,祛风寒等独特功效。蟒河镇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是我国四大山茱萸产地之一,所产山茱萸个大、色红、肉厚,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
上世纪八十年代,山茱萸在市场上很紧俏,一斤能卖到两三百块钱,而该镇最偏远、拥有10万棵野生山茱萸树的蟒河村人率先尝到了甜头,每年光山茱萸一项,人均收入就是2000元。山茱萸是六味地黄丸的主要原料,市场需求较大,因此蟒河村人抢了先手。面对鲜活的致富典范,蟒河镇政府因势利导,要求每户至少种20棵。于是,全镇37个行政村、2000多农户掀起了种山茱萸树的热潮。
为从源头上确保产品品质,提升产品附加值,崔国社首先给农户提供山茱萸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从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到加工、包装、质量管理等环节,均按国家中药材原材料生产质量进行;还对农户的山茱萸果进行保护性收购。“去年外省的收购价每斤两块五,而我是两块六。”现在,全镇近2000家农户与合作社结成了合作伙伴。
崔国社说:“延伸产业链需要像样的产品,近年来我们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经营模式,与中国农科院、山西农科院、北京医药研究院进行合作,开发了山茱萸茶、山茱萸肉、健康理疗枕头等系列产品。去年11月,山茱萸茶、山茱萸肉获得北京国际有机食品和绿色博览会金奖,开发的健康理疗枕头目前正在申请国家专利。过去,山茱萸籽当垃圾烧掉,现在,经过清洗、打磨、消毒后,成为枕头芯填充物,再配上华丽的外表,一个枕头就能卖300块钱。”
在蟒河镇,像崔国社这样做深加工的合作社还有4家,他们各有重点和特色。来自该县驾岭乡的李天龙、李景龙俩兄弟,多年前就来到蟒河镇,承包了400亩野山茱萸树,并组织桑林、西山等村140个农户创办天然山茱萸专业合作社,对果树除了统一修剪、管理、脱皮外,还对一级山茱萸果进行礼盒包装,二、三级山茱萸卖给制药厂。“去年合作社净赚百余万元,而农户平均收入也有七八千元。”李天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