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鹌鹑
鹌鹑,中药名。为雉科动物鹌鹑Coturnix coturnix (Linnaeus)的肉。分布于我国东北到东南大部分地区等地。性平味甘,具有补中气,强筋骨,止泻痢之功效。常用于小儿疳积,下痢,百日咳。
入药部位
肉。
性 味
味甘,性平。
归 经
大肠、心、肝、脾、肺、肾经。
功 能
补中气,强筋骨,止泻痢。
主 治
小儿疳积,下痢,百日咳。
相关配伍
水肿:鹌鹑2只,去毛及内脏,加少量酒,不加盐,炖熟吃。每日吃1次,连吃3次。(《常见动物药》)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1-2只;或烧存性,研末。
禁 忌
1、《食疗本草》:“不可共猪肉食之,令人多生疮。”四月以后及八月以前鹑肉不可食。
2、《七卷经》:“食之令人忘。”(引自《医心方》)
生理特性
小型禽类。 体长约16厘米。形似鸡雏,头小而尾凸。嘴短小,黑褐色。虹膜栗褐色。头顶黑而具栗色的细斑,中央冠以白色条纹,两侧亦有同色的纵纹,白嘴基越眼而达颈侧;额头侧及颏、喉等均淡砖红色。上背栗黄色,散有黑色横斑和蓝灰色的羽缘,并缀以棕白色羽干纹;两肩、下背、尾均黑色,而密布粟黄色纤细横斑,除尾羽外,并都具有蓝灰色羽缘;背面两侧各有一列棕白色大形羽干纹,极为鲜丽。两翼的内侧覆羽和飞羽淡橄榄褐色,杂以棕白色黑缘的细斑;初级飞羽大多暗褐色而外缀以锈红色横斑。胸栗黄色,杂以近白色的纤细羽干纹。下体两侧转栗色,散布黑斑,并具较大的白色羽干纹,至下肋宽阔而显著。腹以下近白。脚短,淡黄褐色。
产 地
冬季常栖于近山的平原,潜伏杂草或灌丛中,主食谷类和杂草的种子。繁殖于东北,迁徙及越冬时,遍布我国东部。我国东北到东南大部分地区均有产,现已大量人工饲养。
采集加工
宰杀后除去羽毛及内脏,鲜用,或取肉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