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梳篦
“宫梳名篦,情同伉俪;延陵特产,花开并蒂。”常州最早叫延陵,这首常州民谣所唱的就是常州有名的特产木梳、篦箕。
篦梳,又称栉,是我国古代八大发饰之一。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有云:栉,梳篦之总名也。古人兴蓄长发,梳篦为每日梳理头发的必备之物。梳子齿距疏松一些,用于头发的梳理;篦子的齿距的密,用来筚去发间的污垢,保持头发清洁,不长寄生虫,使人焕发容光。梳篦还可以刺激头皮神经,促进新陈代谢,延年益寿,并能插于发间作首饰。
2008年6月7日,常州梳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制篦业的祖师应是陈七子。春秋时期,陈七子为吏,因罪入狱。因狱中生活条件极差,陈七子头上生满虱子,奇痒无比。一次,陈七子被狱卒用毛竹板痛揍后,发现毛竹板裂成了一条条篦片。陈七子将其整理扎压后,用其清除头上的灰垢和虱子。这就是最初的篦箕。
据说,后来每年农历2月18日和9月28日,梳篦业都要举行仪式,祭祀祖师,以祈求自己生意兴隆。隋朝开凿的京杭大运河从常州穿城而过,当时运河两岸的整街满巷都是篦梳作坊,故有木梳街、篦箕巷之称。
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
常州篦梳自魏晋南北朝流行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昔为宫廷御用珍品,固有“宫梳名篦”之誉。正如苏州的盆景,景德镇的瓷器,常州以出产梳篦闻名于世。自古便有有“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之说。
盛唐时,当地梳篦花色繁多,不胜枚举,大的竟有二尺多长。北宋以来,质地日趋贵重,金银栉具相当流行。大文豪苏东坡曾有山人醉后铁冠落,溪女笑时银栉的诗吟。元代,常州梳篦从运河经长江出海,随着水上丝绸之路传到海外。
明末清初,常州梳篦已驰名南北,西门和南门一带有几万人从事梳篦生产,世代相传。城内有篦箕巷、木梳街,均以梳篦集散地而得名,有卜恒顺、王大昌等千年老店。《常州赋》有“削竹成篦,朝京门内比户皆为”的记述,“文亨穿月,篦梁灯火”是明朝末年的常州西郊八景之一,历史上常州梳篦生产盛况由此可见。
清时,苏州织造府官员为了谄媚皇上,每年旧历七月,总要到常州定制一批高级梳篦进贡皇宫。李莲英为西太后梳头用的常州产象牙梳至今留存在北京故宫。常州梳篦因此享有“宫梳名篦”之称。
辛亥革命后,梳篦的需求量因人们剪辫而激增。当时还流行着一种刘海篦箕的小型篦子,许多人身上挂个小口袋,袋里装一把刘海篦箕,引为时髦。后来,常州的梳篦逐渐传入海内外,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银质奖,1926年在美国费城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
选材讲究 制作精良
我国最早的栉当为1959年山东宁阳大汶口出土的距今约六千年的象牙梳。从已出土和一些民间传世的梳篦看,汉、唐、宋各代各有不同。汉代的呈较长马蹄形,纹饰一般以云气纹为主,间有入羽鸟兽等;唐代的呈马蹄形,下部略宽;宋代的为月牙形。古代的梳篦多为木制或竹制以及名贵物料制作,如金、银、象牙、犀角、水晶、玳瑁、锡、嵌玉镶珠等材质。
梳篦制作是精湛的民族技艺,用料精良,制作过程颇为讲究。制作梳篦的主要材料为毛竹、木材、兽骨等,其中,竹料主要取自苏南、浙西等地的优质阴山壮竹,产自这些地方的竹料不仅质地坚硬、富有韧性,而且经久耐用,木材主要选用红木、枣木、石楠和黄杨等名贵树种。
用黄杨制作的梳篦,因其木质细腻、纹案清晰,并具治头痛、去痒等功能,尤为珍贵和流行。从开料到成品,一把木梳需经过28道工序,而一把篦箕则有72道半工序之多,其中极为讲究的雕、描、烫、刻、磨等工序需经传统工艺制作方法方能完成。
相传制篦祖师爷陈七子是七十三岁死的。俗话说:七十三,鬼来缠,人们认为这个数字不吉利,所以改称篦箕为七十二道工序。
治病健身 插梳为美
不论古代还是现代的木制梳篦,或其它材料制作的梳篦,除其能用来梳头的实用功能外,它还具有保健功能和妆饰工艺欣赏价值。
用梳、篦梳头养生、古已有之。养生家将日常梳头当作自我保健之法和养生的重要手段,南北朝时著名医学家陶弘景认为:头当数栉、血流不滞、发根常竖。明人谢肇制《五杂组》卷一二亦载:梳为木齿丹,云:每日清晨梳千下,则固发去风,容颜悦泽。因此,梳子还得了个美名木齿丹。清宫的《起居注》记载,慈禧太后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让太监用特制的梳子为她长时间梳头,这使她在花甲之年仍满头秀发。自古天下男人之所以比女人平均寿命短,除烟、酒、色等恶习因素,恐怕与极少梳头不无干系。因此,经常使用梳篦进行梳头能起到治病健身、健脑长寿的作用。
梳、篦还具有妆饰作用以及较高的工艺价值。在我国古代,梳篦是八大发饰之一,妇女们常把精美的梳篦插在发髻上,当作发饰,时间一久,还形成了插梳之风。
文献记载来看,唐代妇女不仅喜欢插梳,同时还喜欢插篦。盛唐时,当地梳篦花色繁多,不胜枚举,大的竟有二尺多长。北宋以来,质地日趋贵重,金银栉具相当流行。
宋代妇女崇尚插梳,不次于唐代,而且达到如痴如醉的程度。大文豪苏东坡曾有“山人醉后铁冠落,溪女笑时银栉低”的诗句。元朝以后插梳之习,渐趋式微到明清时,差不多已被遗忘。近代和当代妇女虽不普遍以梳篦插髻妆饰发式,但有些妇女,尤其是少数民族子女仍沿袭着用精美梳篦来作发饰。
目前,常州从事梳篦制造的专业技术人员近千人,辅助生产人员一万余人。篦箕年产量达130余万把,木梳年产量达200万把,每年常州有几百万把梳篦出口到世界各地。
从第一代的日用梳篦,发展至第二代的日用工艺梳篦,至第三代的艺术欣赏梳篦和旅游梳篦后,常州梳篦厂又创造了第四代的发饰梳篦和胸饰梳篦。这些梳篦造型逼真、色彩绚丽,融实用、观赏、装饰、收藏于一体。
常州梳篦,这种昔日为宫廷御用的宫梳名篦,已成为百姓家中每日梳头洁发的必需品和收藏品。